1月14日,记者从省农业厅获悉,2015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发展到3.1万家,接待游客3.2亿人次,综合经营性收入1008亿元,同比增加34%,规模效益全国第一;带动全省1034万农民就业,同比增长14.8%,为全省农民人均增收贡献82.1元。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以来,四川着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旅游公司“四大”休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以休闲农家为基础,休闲农庄为主体,农业旅游公司为引领的新型休闲农业经营体系。目前,全省已建成规模效益好、服务水平高、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能力强的休闲农庄近2000个,培育省级示范休闲农庄100家,实现了增长模式由数量向规模质量效益并重的转变。
同时,我省于2013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景区化”发展战略,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2015年底,全省建成产业特色鲜明、表现形式多样、农耕文化浓郁的农业主题公园、农业观光园区、农业科普园区等休闲农业景区景点2000余个,并在全国出台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农业主题公园建设规范》。
此外,利用节庆搭台,每年举办“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年庆”为主题的特色产业节庆活动200多个,2015年成功举办5个全省性大型节会活动。(记者 刘琳)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