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全市累计申请专利23861件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函,认定绵阳具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资格。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国、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统揽,加强目标考核,强化政策支撑,加大财政投入,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取得显著成绩,形成政策环境优、创新活力强、保护水平高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新局面,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六大类45个指标的评定,绵阳正式进入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行列。
我市自2012年8月出台了《中共绵阳市委、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专利转化实施的意见》以来,对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进行了部署,把专利等知识产权主要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市政府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专利,设立了专利资助与奖励、版权资助等专项资金,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成效显著。
据统计,2011年-2015年11月,全市累计申请专利23861件,年均增长约3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580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35%,年均增速32%;授权专利8991件,年均增速30%。2015年1月-11月全市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专利量分别是2010年的3.43倍、4.2倍、3.5倍。截至2015年底,全市注册商标总量11500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4件、省著名商标71件、市知名商标201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件。2015年,全市共有14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知识产权各领域协调发展,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充分体现,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绵阳市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方案》,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使我市的知识产权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美丽幸福新绵阳作出积极贡献。(宋明熊 记者 梁耀予 谢艳)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