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2.91万城镇困难就业人员找到“饭碗”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08-07  发稿编辑:韩春梅

 

近日,在市人社局的牵线搭桥下,53岁的张玉华在新东原物业公司找到了一份保洁工作。虽然有些辛苦,但她觉得很满足。“文化程度低,我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张玉华说,为了让他们这些年龄偏大、文化不高、有就业意愿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市人社部门和很多公司、社区对接多次,最终为他们准备了很多岗位。她把求职眼光锁定在家政服务、保洁等基层岗位上,最后与新东原物业达成意向协议,“现在我工作得很开心,每个月1600多元工资,还有假期,这都要感谢政府给我们搭建了好平台。”

张玉华的成功就业,仅是我市继续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来抓的缩影。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加强重点就业人群规范管理,搭建平台,优化服务,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及失业人员等城镇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全市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为了扶持更多有需要的劳动者顺利就业,我市细化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办法,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采取自愿申报和入户调查等方式,做实就业困难人员规范化认定和动态跟踪管理。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就业援助活动,按照“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的目标,把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困难就业群体的就业问题作为重点,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实施创业扶持等,着力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再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促进劳动者就地就近实现就业和异地转移就业。

为了更好地满足了劳动者求职和企业招聘用工的需求,我市还先后举办30余场“春风送岗位”系列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积极搭建求职用工平台。结合实际开发社区保洁、保绿、保安等公益性岗位,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各县市区也根据促进就业需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就业专项资金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公益性岗位开发规模,严格实行公益性岗位定额、定岗、定员“三定”管理,加强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实名制管理。

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我市还进一步优化创业服务,通过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就业服务场所等资源,为有意愿创业的创业者打造公共创业服务平台;制定创业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建设创业服务专兼职队伍,不断完善创业服务功能,着力强化对创业者的跟踪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带动更多人实现就业。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9140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182人、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2884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65.48%、79.8%和96.13%;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目标。( 廖姝)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