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到2020年四川省近5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07-31  发稿编辑:韩春梅

 

7月30日,四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将按照“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要求,以县为单位分年度制定到村到户的扶贫脱贫计划,确保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万人左右。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省497.6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和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曾卿传达了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主要精神。他说,省委十届六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分析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形势任务,对新阶段我省扶贫开发攻坚进行研究部署,审议通过了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他表示,省委以全会形式对扶贫开发工作专题研究部署,并作出《决定》,在四川是第一次,在全国也开创了先河,充分表明了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迈进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据曾卿介绍,《决定》对我省新阶段扶贫攻坚作了整体布局、系统部署。我省将按照“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要求,全面落实对象精准、资金使用精准、项目精准、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六个精准”,打响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 扶贫开发《条例》、 扶贫攻坚《决定》,以及与《决定》配套的基础、新村、产业、能力、生态、医疗卫生、文化惠民、社会保障、社会扶贫和财政金融10个扶贫攻坚《专项方案》的“3+10”扶贫攻坚政策组合拳,以注重脱贫致富与全面小康的有机结合、注重加快发展与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注重精准扶贫与区域开发的有机结合、注重夯实基础与提升能力的有机结合、注重政府主导与社会动员的有机结合 “五个结合” 为扶贫攻坚主攻方向,以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五个一批”为消贫路径,通过建立目标责任机制、健全投入增长机制、构建资产扶贫机制、创新社会扶贫机制、完善绩效评估机制的“五大扶贫机制”,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强化政策兜底功能、统筹整合各类要素、发挥人才支撑作用的“五大政策体系”,以建强领导班子、夯实基层基础、落实驻村帮扶、突出群体主体、加强乡村治理和强化法治保障的“六大举措”为保障,着力抓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富民产业培育、乡村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网改造、信息网络覆盖、教育事业发展、基本医疗服务、生态环境保护、新风正气塑造10个重点工作,确保到2020年,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个好”目标任务。

 据新闻发布会介绍,在四川深沟大川,有120万贫困群众生活在环境恶劣、不适宜居住地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规划对120万贫困群众分年实施扶贫搬迁。到2020年实现具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应搬尽搬。

 针对这120万贫困群众的易地搬迁,我省将制定特殊政策,通过调拨、转让或集中进行土地开发等方式,解决搬迁贫困户宅基地、口粮田。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土地整治政策、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政策、生态移民政策等,解决部分搬迁资金,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我省有11501个贫困村,88个贫困县。其中,四川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在这些贫困连片地区,少量贫困户移民搬迁已经在进行,两年来已生态移民4965户,避灾移民6643户。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作为全国扶贫任务最繁重的省份之一,始终瞄准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人减少到目前497.6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7.7%。全省共建成农村廉租房9260户。

2011年至2014年,省级财政共筹集下达综合扶贫资金超过3600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截至今年6月底,巴山新居累计建成行政村2116个,涉及农户36.96万户;彝家新寨累计建成行政村142个,涉及农户10.47万户;藏区新居累计建成行政村187个,涉及农户17.68万户;乌蒙新村累计建成行政村278个,涉及农户25.69万户。( 许萃)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