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晓兰 赖怡
开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即作出重要决定:在三台县南部农村丘陵地区设立全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基层党建创新、农村连片扶贫开发和农村综合改革”为主题,探索一条推进农村丘区加快发展的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随即,三台县秉持“有感发展”的理念,积极行动,目前,已扎实做好了综改区基本情况、基础资源的深入调研,拟定了基本范围……全县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扶贫济困,力争把“综改区”建设成为农业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综合配套、人居环境整洁优美、机制体制健全有效的幸福美丽新村。
规划引领
绘制建设蓝图
连片发展现代产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共有地域农业品牌。坚持“培植优势、紧联龙头、扶持大户”的产业发展思路,遵循“围绕龙头建基地、建好基地促产业”的原则,推动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与农户有机结合,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实现“龙头定方向、协会联农户、产业进市场”的经营格局,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以“品种优良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为核心,全面提升畜禽特色养殖的水平和科技含量;规划种植柚类新品种,塑造“梓州香柚”品牌,巩固提升现有的中药材种植和蚕桑养殖;依托一湖一线两点(鲁班湖、三大路沿线、郪江和云台观两点)发展精品休闲观光农业。依托郪江古镇和云台观,打造古镇文化及道教文化,发展星级农家乐。依托区域内优势农副产品生产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于休闲观光农业的农业产品。
综合配套基础设施。在道路建设上,大力提升“综改区”公路通行能力,升级改造核心区内国省干线三(台)大(英)公路,新(改)建中涪路(中新至紫河)、建(中)紫(河)路、宝(泉)建(中)路等县乡公路。以场镇为节点,完善覆盖镇乡、建制村的农村公路网络,建设通村水泥路。依托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新建社道、作业路、入户路,基本形成村道、社道网状格局满足生产生活基本需求;在水利建设上,新建整治山平塘,石河堰,新建改造小型泵站、蓄水池、傍山渠、田间渠,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利用田(土)调型、砌筑田(地)埂、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多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改善提升人居环境。构建“小城镇—中心村—集聚点”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重点推进土坯房改造、生态庭院、人畜安全饮水、新型能源等项目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在土坯房改造上,对“综改区”内4181户土坯房实行全覆盖改造,确保住房安全;在生态庭院建设上,通过农房四周建设小菜园、小果园等微田园,整治农房前厅后院环境,做到扫干净、摆整齐;在人畜安全饮水上,改扩建集中供水站、打挖新井,确保用水方便、水质达标;在新型能源发展上,新建户用沼气池,积极发展天然气入户,确保清洁能源占比达到90%以上。
构建服务型基层组织。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能力。加强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积极选派党性强、作风正、有经验的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定期评选表扬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不断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广“年有安排、季有主题、月有活动、评有总结”的“四有”组织生活,丰富活动内容,增强组织凝聚力。推行和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制,促进党员履行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采取“单独式”、“联合式”、“挂靠式”三种模式,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覆盖率。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和“三提两议一监督”工作法,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扶贫开发、深化改革工作始终。
创新方法
走出发展新路
龙头企业带动。按照“发展一个主导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片生产基地”的思路,引进和培育生猪养殖、粮油加工、农产品营销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进行新品种研发引进、技术改造、品牌创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推广神龙粮油“订单保底收购”、铁骑力士“1211”(一栋圈、两夫妻、年出栏1000头生猪、纯收益10万元)等模式,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专合组织链接。根据“综改区”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培育一批经营型、服务型、管理型专业合作社。创新组织经营模式,通过“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管理、统一市场销售”等形式,把一家一户分散生产有效衔接。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机具所有权等入股设立合作社,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投资性收益。完善合作社与成员的利益分配关系,探索保底分红、按股分红、二次返利等多种利益分配形式,使合作社真正成为农民的利益共同体。力争到2017年,“综改区”70%以上的农户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的农产品占成员生产总量的80%以上。
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托管式”、“承包式”、“全程式”等多种类型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以“两头在企业,中间在农户”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利用自身资本技术优势,成立农机服务、技术承包等农业专业服务机构,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全程服务。鼓励发展种子种苗统育统供、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统测统配、农机作业统耕统收等服务。以实施“四川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为载体,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物联网技术,搭建电子商务营销服务平台,促进当地农产品“走出去”。
配套政策体系。完善涉农项目统筹整合机制,把投向相近、目标相似、来源不同的各项涉农资金进行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综合打造,成片整体建设。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在县本级财政资金中安排一定额度资金,专项用于“综改区”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造。用好“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对农田水利、村社道路等农民能自主实施、自主监督的建设项目,实行村民参与、集体自筹、部门帮扶、财政奖补,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
科研院所支撑。加强与中国农大、川农大、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院、省农科院、西科大、绵阳农科院等深度合作,着力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及农业“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技术引进和推广,确保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引进推广适宜“综改区”农业发展的小型农机具,建立全程机械化服务示范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积极探索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大力推行技物结合、技术承包、全程托管服务,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到田到户。
创新投融资体系。在“综改区”搭建一个平台、实施两项工程、创新三项服务。组建农业担保公司,有效地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推动“综改区”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农村支付环境“迅通工程”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升工程”,新增服务网点,加大对“综改区”小微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着力深化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有效扩大担保抵押物范围,创新“应急贷”“善融贷”和农机补贴贷等金融产品。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银行制度,简化审贷流程,降低融资成本。推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加强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发挥“综改区”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协会和三台县自立服务社的作用,解决农村贫困户资金瓶颈。
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产权流转体系和生产经营体系,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确权登记,依托镇乡便民服务中心,组建镇乡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利益联结机制,力争到2017年,新发展专业大户200户、家庭农场1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5个,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
新闻背景
三台南部地区长期以来受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资源禀赋差、思想观念陈旧等因素制约,经济底子薄,基础设施差,多项指标远低于县、市平均水平。据测算,截至2014年底,南部农民人均纯收入仅7600元,其中7个偏远镇乡的道路、水利、住房、饮水等问题还较为突出,贫困发生率达到18%,土坯房占到28.8%。
“综改区”规划范围:“综改区”包括核心区、辐射区和带动区。其中,核心区涵盖宝泉乡、建中乡、协和乡、紫河镇、广利乡、双乐乡、景福镇7个镇乡36个村,幅员面积100平方公里,耕地36344亩,惠及群众14799户,47122人;辐射区涵盖核心区周边资源禀赋类同的郪江镇、安居镇、观桥镇、菊河乡和宝泉乡、建中乡、协和乡、紫河镇、广利乡、双乐乡、景福镇11个镇乡91个村,耕地面积95656亩,惠及群众40718户、127878人;带动区涵盖新生镇、鲁班镇、曙光乡、乐加乡、玉林乡和观桥镇未划入辐射区的其他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