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公司研发投入达5053万元,研发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比例为3.51%。”昨(18)日,谈及企业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时,利尔化学有关负责人坦言,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改进主力产品工艺技术、逐步推进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等。
如今在绵阳,同利尔化学一样,在研发上大手笔投入的企业比比皆是。他们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在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创新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持续发展壮大。
这仅是绵阳企业高度重视研发投入的一个缩影。今年7月,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在绵发布《绵阳与西部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新能力比较分析报告》指出,绵阳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40%,仅次于北京海淀区和成都,位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二。
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吝于研发投入,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密不可分。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引领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通过政策鼓励、资金刺激等,为企业大胆投入技术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环境。
为了鼓励企业将主营业务收入向研发倾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结合绵阳实际,主动与国省政策配套,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专利转化实施的意见》、《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政策,不断健全创新驱动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了鼓励企业投入研发的“政策洼地”。
市委、市政府还充分发挥资金激励作用,提高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
仅今年,在市本级预算安排的科技投入中,计划1000万元用于科技成果转化;500万元用于专利资助与奖励资金;还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000万元等。同时,设立绵阳市专利资助与奖励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主要用于全市专利申请、授权、实施资助,奖励优秀专利等。
为了督促企业增强加大研发投入的自觉性,去年,市委、市政府首次把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专利实施新增产值等,纳入对各县(市)区、园区的目标考核体系,逐渐形成了市、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在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研发机构建设、研发投入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首要选择,成功实现转型发展。截至去年底,我市纳入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142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8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4.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以上。
(记者廖姝)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