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各地前三季度GDP数据的出炉,各地前三季度居民收入数据也陆续公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30日,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公布了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上海以32786元排名榜首,是目前惟一突破3万元大关的地区;四川以17145元,排名第16位。
在已公布数据的24个省(区、市)中,仅有广东等10省名义增速跑赢GDP。
经济增速回落影响收入增长速度
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9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低于全国前三季度GDP7.7%增速,尚未达到年均7.3%方可实现10年收入翻番的增速。
就目前看来,江苏、天津等至少14个省(区、市)的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跑输当地同期GDP增速。如果扣除物价因素,这24个省(区、市)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基本低于GDP增速。
“收入同比增速的放缓跟经济的大环境是相关的,经济增速在继续放缓,收入增速不可能不受到影响。再加上收入是经济增长的滞后反应,前几年经济高增长、经济比较好的时候,收入增长比较快。这几年经济增速在回落,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在收入上体现出来。这是今年收入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比增速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
缩小地区差距 提速收入分配改革
居民收入增速的下滑引起了各界的重视,在经济增长越来越需要依靠内在动力之时,居民收入稳步提升是关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所副部长王军就表示,前三季度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幅要慢于GDP的涨幅,这是我们转型的很大问题,收入不增长,很难指望消费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主要支撑作用。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指出,可支配人均收入反映了人们的购买力水平,关系到内需大小与潜在能力。上海等一线城市领先其他城市无可厚非。然而人均可支配收入省市之间的差距,也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排名第一的上海和排名最末的青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接近2万元。“所以只有缩小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才能缩小不同区域的收入差距。”
在扈志亮看来,要拉动内需,不仅要提高可支配人均收入的增速,还要完善金融市场,给人们的长期消费提供有力的保障,降低人们对储蓄的依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则认为,下一步还需要通过改革来释放经济增长的潜力,比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可以释放消费需求的潜力,税制改革释放就业需求的潜力等,着力支持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给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黄应来 夏妍)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