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对新增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含无线上网卡)用户实施真实身份信息登记,严格实行“先登记,后服务;不登记,不开通服务”。同时,电信企业将通过电话、短信息、书面函件或者公告等形式告知未实名登记的老用户,并采取便利措施为其免费补办登记手续,逐步提高我国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比例。
去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要求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建立网络真实身份管理制度,对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实施实名登记。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和实名登记并重的原则,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和《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两个部门规章,细化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和实名登记要求,规定电话实名制自9月1日起实施。
工信部副部长尚冰表示,实名制的一个难点是各类社会营销渠道的规范管理,电信企业要按照“谁委托、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社会营销渠道严格落实实名登记和信息保护要求,并指导和帮助社会营销渠道利用各类技术手段方便用户进行登记。
尚冰说,电信企业要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工作管理和技术措施,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用户信息保护的职责和要求,加大对用户信息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查处力度,对于泄露、交易和违规使用用户信息的行为坚决予以惩治。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6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共11.8亿,实名登记率达到74%,固定电话用户已基本实现实名登记。 (据新华社)
国外如何推行电话实名制
目前对电话服务实施用户实名登记是国际通行做法。从各国实践看,主要经验有三:依法推进、充分做好信息保护工作、长期坚持。
国外实施实名登记的国家,大多在电信法或相关法规中明确规定实名登记要求,据此来推动工作开展。如澳大利亚2000年《电信规定》、德国2004年新修订的《电信法》以及墨西哥2009年 《联邦电信法》修订法令等通信相关法律都规定了相应的实名要求。
信息保护工作是各国实名登记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多数国家都有明确的信息保护的条款或规定。如新加坡在用户通信服务合约中阐明了用户信息保护条例及用户信息使用条件等规定,德国实名登记工作全程都要依据《数据保护法》的要求来操作。
目前电话实名制在国际上可谓大势所趋。在日本、韩国等通信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国家和地区,由于运营商普遍采用机卡合一或者手机终端补贴等方式,移动用户多为签约后付费用户,电信企业在用户签约时,就登记和保存用户信息。对于存在预付费业务的国家,如德国,从一开始发展就要求预付费卡的实名登记,几乎不存在非实名登记的现象。 (据新华社)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