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月份中国经济的第一个官方数据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公布,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开始逐渐清晰。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昨日发布报告,3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9%,不但连续半年位于临界点(50%)以上,而且比上月明显回升了0.8个百分点。然而,对于这一宏观经济重要先行指标的解读,市场却出现了分歧:经济复苏趋势符合预期还是不及预期?目前或许还难以下一定论。
PMI连续六个月在枯荣线上方
制造业PMI作为国际通行的宏观经济重要先行指标,其走向往往预示着宏观经济的走向。根据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昨日发布的数据,3月份PMI为50.9%,已是连续第6个月保持在50%以上。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分析报告认为,3月份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指数为52.7%,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为10个月以来的最高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生产增速加快;新订单指数为52.3%,上升2.2个百分点,连续半年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明显回升,特别是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9%,上升3.6个百分点重返临界点以上;3月份中国制造业企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0.6%,比上月大幅回落4.9个百分点,表明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明显收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65.5%,上升0.9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对未来3个月生产经营持乐观态度。
从今年前三个月PMI走势来看,前两个月主要指数有所回落,但3月份除个别指数外,主要分项指数均现回升。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份PMI指数达到50.2%之后,官方PMI已连续6个月站在50%的枯荣线上方,而3月份PMI更是达到6个月的最高值,较2月份的50.1继续反弹。
汇丰PMI连续5个月扩张
与官方数据同日公布的汇丰3月份中国PMI终值也上升至51.6,超过今年2月的50.4。截至今年3月,中国制造业运行已连续5个月保持增长。从分项指标来看,产出连续第五个月保持扩张,而且增速比较明显,为两年来的次高值;未完成业务量连续两月趋降,降幅与上月大致相同;供应商交货速度在2月份曾略有改善,但至3月份重现放缓。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评论中国制造业PMI数据时表示:“中国经济复苏正在持续,主要得益于国内需求状况的逐步改善。而投入价格的小幅回落表明当前需求的复苏仍然十分温和,且通胀压力有所缓解。鉴于此,以及持续的外部不利因素,决策者应该保持相对宽松的政策基调”。
PMI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一个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全球统一,由5个扩散指数加权而成。这5个指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而定,各指数的权重分别是:新订单30%、生产25%、就业20%、供应商配送15%、存货10%。扩散指数具有先行指数的特性,反映了经济活动各个层面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制造业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通常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衰退。
经济复苏信号得到确认?
官方和汇丰PMI数据同时出现回升,本应该让市场感到振奋,然而对于这一宏观经济重要先行指标的解读,市场却出现了分歧。
“3月份官方PMI指数大幅反弹,与汇丰PMI指数的反弹相一致,这两项数据均表明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继今年前两个月相对缓慢之后,已经出现了企稳迹象。 ”宏源证券分析师昨日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已公布的今年前两月数据来看,中国出口和投资增速都在20%以上,外贸增长超预期,虽然未来走势仍有待观察,但已经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今年世界经济形势可能会略有好转,中国经济也有望从中受益。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分析报告也认为,一季度中国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总的来看,当前市场交易开始启动,企业订单增加,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动能减弱,企业经营形势趋好,经济运行呈现稳中趋升走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从市场需求方面看,投资与出口增速有所加快,与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提高相吻合。受订单支持,预计企业开工率将有所提高,这些都预示着未来中国经济总体走稳。
季节效应未完全消失?
在乐观方认为3月PMI为经济复苏明确了信号的同时,还有市场人士却认为,3月PMI显著低于市场预期,而其增长中可能还包含着季节效应的“水分”。
国海证券分析师:今年回升幅度不及往年,说明经济复苏信号并不容乐观
“自2006年以来的6年时间里,3月PMI较2月均会出现大幅跳升,有历史数据以来无一例外。往年平均跳升3.1个百分点,最小跳升幅度为1.2个百分点,而今年3月PMI仅回升0.8个百分点,显然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从分项指标来看也是如此,历年3月PMI新订单指数环比1到2月平均上涨3.9个百分点,生产指数均值环比1到2月平均上涨4.5个百分点。但到了今年,3月新订单指数上升2.2个百分点,生产指数环比1到2月均值回升1.5个百分点,各分项指数普遍弱于历史数据。”国海证券分析师昨日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3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回升,但这更多是春节后常规性回升,是近几年的普遍现象。而今年回升幅度不及往年,说明经济复苏信号并不容乐观。
高盛高华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季节效应和假期效应可能仍是官方PMI指数反弹的原因
在这一点上,高盛高华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在其昨日研报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报告称,季节效应和假期效应可能仍是官方PMI指数反弹的原因。官方PMI指数的近期走势很可能比汇丰PMI指数更好地体现出总体工业活动的环比增速,但官方PMI指数自2005年数据开始以来每年3月都出现反弹。虽然近年来其季节性可能因统计部门对季节性因素进行了进一步调整而有所下降,但季节效应有可能并未完全消失。
宏源证券分析师:具体情况还要等更多数据亮相后才能做出判断
针对季节性影响,宏源证券分析师则另有看法,他告诉信息时报记者,不能因为今年3月份的反弹幅度小于其他年份,就将此解读为出现增长放缓的迹象,因为细分指标中新订单、生产量、就业分项都在回升且绝对值高于总指数,只有原材料库存大幅下落2个点拖累了整个指数。“更好的方法是参考发电量等更为广泛的一系列指标,具体情况还要等更多数据亮相后才能作出判断。”(中国经济信息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