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亚洲中小企业普遍面临成本上涨的问题,部分制造业受此影响甚至陷入经营困局。”在日前于海南博鳌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劳动力成本上涨已成趋势,但劳动力涨价并非经营困境的绝对成因,企业主应该转变思维,向企业经营其他方面要效益,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驱动力,图谋发展新模式。
后危机通胀加剧“工资涨”
中国劳动力成本近年来整体呈现较为明显的上涨趋势。据统计,2001-2010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从10834元提高到36539元,年均名义增速为14.6%,年均实际增速为12.4%。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创业指导专家邓宝山在论坛上表示:“受金融危机影响,劳动力价格上涨已经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劳动者生活成本上涨,另一方面“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逐步消退。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指出,中国经济在“十二五”期间将发生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相对稀缺性变化,过去廉价的劳动力要素价格要上升。
与会企业家曝出了自己的“工资”经。聚鑫农副产品加工公司董事长张建民说,在2008年企业员工的月工资为800元,而现在已经涨到2500元。他说:“仅去年一年就涨了300元。”
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在我国两大制造业中心珠三角和长三角,劳动力成本上涨了20%-25%,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12%。
“高工资”或是“甜蜜的负担”
“劳动力价格上涨已经是趋势。但是人才是企业的核心,如果企业把人才成本增加看成发展瓶颈,那么我可以说这样的企业是没有志向的。”邓宝山如是说。
目前,亚洲中小企业面临经营生产多重难题,除了成本上涨外,还有国家结构性调整、全球经济因素导致利润紧缩、企业盲目投资导致资金链断裂等困境。因此,企业经营困境可能由多重原因引发,劳动力成本上涨并非“绝对成因”。
邓宝山说,劳动力成本现在扮演的“负面角色”有被夸大之嫌。他做过统计,现在很少有企业能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因为成本项目分不清楚。“成本项目有直接项目和间接项目,也许很多企业看到了直接项目的支出,间接项目却没有纳入计算范围。”他说,“如果能算出单位成本,就能知道企业的投入产出比,这就能让企业老总清楚地看到,原来人力成本并不是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
有专家指出,未来几年内,非技术类农民工工资的年增长率有可能超过总体工资年增长率。而收入的不断增长,有利于中国实现经济再平衡,以摆脱对投资和净出口的过度依赖。
为人才涨薪促人企双赢
邓宝山指出,企业面对劳动力上涨,可以完成两个转型:一方面是市场转型,即原来传统的产业竞争非常激烈,促使你去发现一个新的行业;另一方面是能力转型,即企业加强在原有行业的竞争力,包括在成本上涨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企业生产和经营转型升级。
北京卡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兵说,提高产品附加值比解决劳动力成本上涨问题更实在。“如果做到减少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完全可以让企业和员工双双获益。”
海南南国食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汉惜表示,南国企业正在加大激励制度,对表现好的员工,公司乐于给予更多报酬。“今年打算再涨10%的工资,主要用于奖励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
“企业‘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人不再是成本,也不再是资本,而是根本。”贺宇的一番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新华社记者 朱海威 王存福)
相关链接
俄罗斯用政府采购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中小企业发展论坛1月16日到18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俄罗斯原第一副总理、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联合会主席索斯科维茨·奥列格在论坛上介绍,俄罗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对中小企业进行政府采购。
奥列格说,俄罗斯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对中小企业进行政府采购,通过政府采购行为促进中小企业对于本企业的设备进行现代化,同时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
此外,俄罗斯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贷款支持和相关的政府担保,进而促使中小企业用于本行业或者本企业的设备改造。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