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平均气温创近28年来最低。每到冬天,南方集中供暖的呼声便高涨起来,今年尤甚。地虽分南北,人并无不同,为何北方人家有暖气,时时如春,政府还有补贴;南方人就得忍着、或者自己想办法?(据1月8日《人民日报》)
事实上,随着最近几年南方冬天超低温天气的增多,一边是专家各执一词,一边是一些南方城市已经开始自行供暖,武汉、南京、杭州等长江沿线城市的相关措施即为明证。
在诸如供暖这样的民生问题上,恐怕不能只算经济账。更何况,由于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一些地区、一些单位的“家底”已经比较厚实,让群众温暖过冬,正是应有之义。说到底,南方集中供暖并非简单赞成或者反对的问题,而是现实可行性与实施瓶颈的问题。
以秦岭—淮河作为标准设定集中供暖的分界线,当时更多的考虑恐怕主要是国家“能源奇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并非人们对温度的感受,显然,这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了。在某种意义上说,南方集中供暖更是一项“暖心”工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南方集中供暖正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应有之举。当然,由于南方地区地形比北方复杂,城镇居民也较为分散,供暖设备建造成本高,一下子全面实施可能存在很大困难,但是,从构建“两型”社会的高度看,小范围供暖肯定不如大区域集中供暖,分家分户各自为政靠空调、取暖器或其他传统手段冬日取暖则更不科学。因此,我们不能仅算经济账,应在顺应民意的前提下,结合实际,试点推进,逐步让南方人在寒冬里也像北方人一样拥有一个暖和的家。(新华网四川频道)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