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膏土,几爿楼阁,妆点天府山河。位于成都平原北部的广汉市,曾经启动了中国农村的现代化改革,自古有“蜀省之要衢,通京之孔道”一说。近年来,广汉市不同凡响的“五小水利”工程切实化解了周边浅丘村镇的干旱缺水状况,实现了成都平原“全域灌溉”治理目标,其现代农业发展成效可圈可点。
重视计划 锁定目标
“稻麦随季熟,流水任时落。”来到广汉市相对落后的松林镇红堰村、果园村,一处处“塘渠池堰泵”扑面而来。借助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政策,周边的连山镇涌泉村、齐心村,松林镇东广村、沙田村以及金鱼镇青岗村、白云村等地的农业灌溉率竟达到了88%,在一般干旱年实现了人均新增0.1亩有效灌面的治理目标,使“五小水利”项目区抗御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省水利厅、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广汉市近年的“五小水利”投资达到了2143万元,在连山镇、松林镇、金鱼镇8个村子,规建渠系11公里,改造渠系101.2公里,新建蓄水池32处,整治山坪塘34口,整治引水堰2道,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各项目如期通过运行验收。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为确保“五小水利”顺利实施,当地专门成立了农田水利专项“五小水利”建设领导小组,坚持“落实主体、自主申报、竞争定项、组织实施、监督监管、验收兑现、确权颁证”“七步工作法”。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县级市职能部门共建”的高位推动机制。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到单位到人,通过“定任务、定工期、定质量、定地方配套资金,确保群众筹资筹工”进一步到位,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党政阶段性和年度目标管理,逗硬奖惩,确保任务全面完成。同时,对项目实施较好的地区,坚持在沼气、交通、安全饮水等项目安排上予以资金项目倾斜,充分调动了基层的积极性。
完善制度 健全机制
针对“五小水利”申报乡镇及村委会实行“竞争立项、演讲答辩、专家评审、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就项目建设采取“民办公助”方式,结合农民用水户协会与农户的申请,由财政、水务部门对工程规划、申报、批复,资金筹措、国家补助标准等,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尔后,分别签定建设目标责任状。按照农田水利专项建设方案,指导业主确定施工单位,由项目村会同乡镇、财政、水务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在项目资金管理上,实行县级报帐,专帐核算、专款专用。村民自筹资金实行村民自治监督,成立3到5人的村民监督小组或理财小组,具体负责对筹集资金的使用和监督。村民出资、村组集体资金必须经村民监督小组或理财小组审核同意报村委会批准后,方可支付。为保障技术质量,水务局抽出专业技术员,分片对项目乡镇进行水利建设指导。在验收中充分体现受益群众的参与性。
创新管理 深化运行
加强建后管理,明晰产权。本着“谁建设,谁负责,谁所有”,对建成的小型水利产权及管护责任进行再明晰、再落实。通过分类确权,由乡镇人民政府颁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证》,确保工程产权明晰、管护到位、永续利用。其各类小微水工程的管理主体表现在“蓄水池为独户,渠道、山坪塘、引水堰为村社集体”。五小水利建成后,项目区集中连片,形象美观,乡村水环境大为改善,工程运行效果好,群众对用水情况也很满意。据了解,项目区 “一事一议” 户平人均自筹在50到80元左右,只占年人均收入的1%,群众完全可以接受,工程持续发展性良好。
方法科学 效益凸显
“五小水利”的实施,促成了按用水方量征收水费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保障了用水秩序的良好,使当地供水能力增加了78万立方米,有效灌面增加了1880亩,改善恢复灌面达到了9770亩,补充灌面达350亩,新增旱涝保收面2850亩,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5,年增粮食1590吨,年增经济作物产值571万元,受益农民年均增收360元。同时,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得到改善,水资源获得有效利用;当地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加了新的经济收入;推动了劳务输出,让庭院经济、生态观光农业进一步拉动地方发展;尤其是通过大力整合农发、高标准农田、农田恢复重建、新增农资补贴田间项目、1000亿斤粮食、田间农技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土地整理、全域灌溉等多类项目,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实现了主导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目标。
荒山巨变 功勋卓越
松林镇红堰村曾经是广汉市最有名的缺水地区,村民们以水果种植为生。多少年来,为解决缺水问题,村民们只好在自家院落打一口五六十米的深井,到了缺水季节,要通过4台水泵抽水上山,才能浇灌成片果林。令人尴尬的是,由于渠系网络不通,一遇多雨季节,山脚“下湿田”的果树又面临“涝伤”。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党政出面、统筹规划、项目整合,“五小水利”如期建成,红堰村以水果种植及乡村旅游为主的产业获得了新的提升,形成了以虎型山、牛型山为中心的水利新村精品示范片。12口蓄水池, 4.8公里“U型渠”,1处山坪塘,以整合资金及村民筹资所建修的5800多个人行步道,使红堰人水果种植水、路问题全面保障,果农们真是“旱涝不愁”了。当地水务人在组织“五小水利”建好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将来用途,在虎型山顶新建2处蓄水池用来浇灌虎型山果树,将来有条件在虎型山进行喷灌的时候,此2处蓄水还可作为喷灌水源。
“士林百姓文锦绣,世外桃源人间留。”天宽地阔、杨柳清风、花开月落。“五小水利”让“桃花山”不再“喊渴”,广汉市遥远的山间与广阔的平原那密织的水网、田网、路网,让农民朋友的美好发展之路越来越宽。老雒城,三星堆里故国梦;新广汉,西部高地竞风流,水利人,明天定有无数的奇妙与传说!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