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德阳旌阳立足科学发展实施全域灌溉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10-14  发稿编辑:景秀丽

 

旌阳区为德阳市政府所在地,市区70平方公里,为四川省单区建成面积最大的县级区。境内有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东方锅炉等大型重点企业,是中国第三大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同时还有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旌阳工业集中发展区,为四川省经济十强县之一。五年来,旌阳区以我省水利跨越发展为机遇,结合人民渠一处现代化灌区试点,初步实现了全域灌溉系统型、现代化治理。

率先试点——灌区先进

把握政策新机遇,切实深化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据了解,旌阳区现代化灌区建设规模达100平方公里,灌面超过10万亩,内容涉及“山、水、田、林、路、房、沼气、养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村容村貌”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总投资1.76亿元,在2008年下半年启动实施。近五年来,旌阳区围绕农耕区全域灌溉核心目标,合力推进“再造一个都江堰”,保障了灌区现代化与高产粮油基地、优质蔬菜基地、无公害水产基地、新农村的紧密结合、整合。通过重视水利投入,坚持以基地建设促进灌区建设,以灌区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支撑新村提振。通过信息化加快推进灌区管理智能化。以人民渠29支渠孝泉镇为重点,先后建设信息化控制设备5处(即:旌阳区监控中心主要软硬件设备,雨量/水量及视频检测站—单门2站、双门1站、四门1站)。结合山洪预警与水资源监测共同管控水情,大大提高了灌区用水精度和水资源管理的预测性、科学性,从而整体扩大灌面2.35万亩,改善灌面1.3万亩,增强了复种指数,年保农业产值2000多万元,年增效益210万元。区水务局局长曾远国说:通过加快渠系改造、实施饮水安全,发展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运作特种水产专合组织,推动信息化、协会管理,提升水文化内涵,全区水问题获得了极大解决,为党的十八大献上了一份水利民生厚礼。

主动跟进——保障要素

秉承“工程完善、技术先进、机制健全、管理科学、效益显著、高效节水、人水和谐”的现代灌区理念,结合“5.12”地震灾后重建、农田水利、全域灌溉治理、环境优美新村打造,相继在孝泉、扬嘉、天元、黄许、柏隆等地实施了现代化灌区建设。目前,共整治支渠30.2公里、斗农渠300多公里;完成饮水管道安装62.3万米,新扩建及修复集中供水18处,解决了4.9万人的饮水安全矛盾。已发展高效节水示范项目1个,建成节灌面7600亩。同时,配套光纤入户、村道、沼气、畜禽养殖等“山、水、田、林、路、房、气、貌”系列综合治理,使灌区水利设施、饮水、道路、养殖、村貌得到极大改善,项目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呈现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气象。今天的旌阳区,灌区工程更完善、技术更先进、机制更健全、管理更科学、效益更显著,“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成效卓著。

以民为本——解决问题

依据“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整体推进、集中建设”的思路, 2008年12月18日,全省现代化灌区建设启动式在旌阳举行,期间,德新镇长江村成为5平方公里核心示范区打造重点。从2009年至2011年,孝泉、扬嘉、天元、黄许、柏隆五个乡镇持续推广实施。至2012年9月,水利总投资达1.1亿元的现代化灌区初步建成,灌区设施得到极大改善。通过示范区建设、实施高效节水包括整治民泉水系,发展民生的模式和良好社会反响有目共睹。一方面抓紧建设农业节水示范区,使农田灌溉时间大幅缩短,泡田输水由原来的10天减少为7天,全年节水量达100万立方米,由于适时栽插、产量更有增加,经测算,增加产量及节水效益达40万元。另一方面,大力解决群众最直接的水问题,使柏木泉的水利民生效应尤其突出。位于德新镇的柏木泉是百姓非常关注的一处小型水利,灌面达800余亩。由于多年运行失修,工程垮塌淤积阻塞严重。为此,水务部门会同区级有关单位高规格统筹规划新村项目。先后实施水利投入90万元,改造了泉堰护坡800米,增建了观光走廊,清淘了泉堰淤泥,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强有力的用水保障,今天已形成了“泉在园中、园在村中、村在景中”的水利新村格局。

只争朝夕——跨越发展

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节水技术,以现代水利为抓手,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投资504万元成功实施了孝泉高效节水示范片。先后在涌泉村、江河村建成7800亩高效节水示范园,每年可节水200万立方米,节约劳力1.56万个工日,增加粮油及经济作物产值88.48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0元以上,其生态经济效益初步显现,为全省高效农业提供了示范。在此期间,总投资达854万元的邻姑泉渠道工程也在抓紧实施,目前已竣工投产。项目将民泉堰节水改造与孝泉古镇水环境治理相结合,形成孝泉小城镇湖居及蓄水灌溉为一体的功能综合体。古镇渠道项目不再延用三面光模式,而是采用干砌条石、卵石护坡衬底,通过明渠改建、修建跌水、梯步、人行桥、翻水坝,为景区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补充提供条件,有效改善水质。辅之以雕花护栏、青石板路,进一步优化了古镇水环境,提升了古城小镇对内对外形象。邻姑泉工程的成功实施,已改善灌面1800多亩,不仅减少了灌溉渗漏、提高了水的利用系数,而且也让农村兄弟姐妹享受到了湖水相伴、水渠穿梭的古镇水乡景观。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