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四川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协会等三家机构联合发布《四川民间借贷报告(2012版)》,这是四川首次由学术机构、行业组织、从业机构联合调研并发布的民间借贷报告,来自川内的100余位关注民间借贷市场的人员、中小企业参加了报告发布会。
报告显示,四川微小企业的资金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求助于民间借贷,三分之二以上企业资金不能满足需求,资金缺口在20万至200万元间,向银行申请的贷款多为一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呈现“短小频急”特征。目前,四川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面临着严峻的融资“困局”。
据不完全统计,四川从事民间借贷中介有200家左右,其中规范化、阳光化的有50多家。与中小企业融资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间资本特别充裕,大量的民间资金正在寻找出路。“四川一些公司正试图整合‘青岛五色土’和‘洛阳浩亚达模式’,低调试水民间融资‘第三模式’已初见成效。”四川奥鑫投资理财公司董事长彭仕忠说,民间借贷行业机构管理品牌能力欠缺,产品、服务、管理模式等短时间内就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复制,这让规范、阳光化运作的民间借贷中介服务机构十分尴尬。
“规范的民间借贷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让大众接受,还需要走相当长的路。”四川省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协会会长王永其说,许多投资者和借款者对民间借贷不了解,将规范的民间借贷和地下钱庄、高利贷、非法集资等同起来,这给民间融资第三模式推广带来一定难度。
报告显示,四川参与民间借贷的融资主要以个人、中小微企业为主,从单个数量上看中小微企业占到80%以上。融资成本被控制在国家法律规定的4倍利率之内。相比金融机构略高,但也有低于金融机构的。“四川阳光、规范化的民间借贷一般投资者参与门槛为20万元人民币左右,预计这一门槛还将提高。”王永其说。
目前,四川阳光、规范化的民间借贷余额约30亿元,到年底规模有望突破50亿元。“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在宏观环境整体利好的大环境下,随着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以及高净值人群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民间资本正迎来春天。”刘方健表示。(刘忠俊)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