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保护耕地资源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全面推进全市土地整理复垦,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力争到2015年,全市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75万余亩。
“5·12”特大地震中,全市农业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经统计,全市损毁土地面积约84万亩,其中灾毁耕地约78万亩,受影响农民达60余万人。震后,市国土资源系统迅速行动,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变貌”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推进全市土地整理复垦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全市78万亩受毁损耕地质量得到修复和提高,不仅让部分农民耕地有所增加,还彻底解决了因灾造成的18304户、53714人的失地农民生产资料配置。
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我市积极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力争整理土地22万亩,新增耕地2.1万亩,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13万亩,受益群众可达20万。目前,项目立项、设计等前期工作正顺利展开,将于今年下半年集中开工建设。
为遏制违法违规用地侵蚀宝贵的农田,市政府坚持每年与各县市区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将耕地保护纳入各级地方党政年度绩效考核,凡耕地保护不达标,年终考核“一票否决”。严格执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问责制度,把开展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与政府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创新与试点。与此同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采取“天上查,地下管”,通过土地卫片执法、专项整治、专项检查等多种手段、措施,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我市今年继续通过大力实施“金土地”等土地治理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占补平衡挂账项目,尽最大努力使全市灾后振兴阶段重建重大项目用地实现占补平衡,保证全市粮食安全。(江涛 陈莹莹)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