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城·绵州讲坛”、“社科学术年会”、“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月”……近年来,我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把启动“社科大市”建设工作作为切入点,精心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出成果、出精品,提高公众科学知识素养,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进而推动了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完善社科组织 助推跨越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是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也是文化建设乃至整个社会文明建设的中心。社科组织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和组织保障,是推动学术繁荣的重要载体和凝聚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纽带。
据了解,截至目前,市社科联下属60个学会(协会、研究会),联系县市区社科联9个,高校社科联3个,在绵大中院校14所,社科宣传研究组织30多个,省级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占全省十分之一),涵盖多个领域、多个学科。“加强社科组织建设,扩大社科工作覆盖面和提升组织管理力度,有利于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发展。”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何季德说。
基于此,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市社科联从健全机制、搭建平台入手,切实加强社科组织建设,加强对全市社科组织工作的指导、联系,着力增强社科界的凝聚力,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依靠具有广泛覆盖面的组织网络,我市开展了多项活动,加强党的理论、大政方针宣传、研究和运用。仅去年一年,“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会”、“‘5·12’特大地震三周年系列活动”、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精神、“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等活动蓬勃开展,引起了巨大反响。
为进一步扩大社科工作覆盖面和提升组织管理力度,我市加快社科组织建设步伐,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人才队伍、激励机制、社科学术团体建设。我市积极做好高校社科联的建设,下一步将推动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等建立社科联,力争实现在绵高职高专以上高校社科联建设“满堂红”,并启动在绵大中型企业建立社科组织工作,把社科组织向企业延伸,提升企业文化,帮助企业长足发展。
突出学术研究 提供智力服务
去年12月,市社科联成功举办了“全市首届社科学术年会”,与会专家和社科工作者围绕我市文化改革发展、推进“两化”互动、灾区发展振兴等主题积极建言献策。活动的成功举办,开启了全省二级城市社科联举办社科学术年会的先河。
组织举办“郪汉文化挖掘与郪江古镇开发”咨询服务活动,为合理开发郪江历史文化资源献策;联办“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培训班和论坛”,结合绵阳市情寻找物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协办“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李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更深层次、更多角度、更宽领域展示国际国内李白研究学术成果;创办“中国科学小说沙龙”,畅谈发端于绵阳的科学小说发展……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完成了一系列应用型研究,并组织举办了系列专题研讨活动,协办高端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基层社科组织学术活动,发挥“智囊团”作用,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路,成效明显。
与此同时,我市在课题发布和课题申报工作中也取得了新成效。全市社科学术研究课题指导加强,去年,《绵阳市2011年重大课题研究、学术研讨课题指南》中提出了重大应用性参考课题24个,《“绵阳市‘十二五’社科研究课题项目指南”》分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共提出了53个课题;课题申报组织工作也积极开展,全市社科组织向国家社科基金申报68项,申报省部级课题300多项。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市获国家社科项目立项4项,省部级立项近100项,其立项数在全省仅次于成都市。
注重社科普及 提升公众素养
每周一中午12时30分、每周日晚8时30分,《绵州讲坛》节目在绵阳电视台准时播放。从历史、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向广大市民普及了科普知识,让市民更加了解绵阳历史、地方文化特色。
作为绵阳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成果的措施之一,“中国科技城·绵州讲坛”已经开办10余年,众多市民通过这一渠道,享受到绵阳市公共文化发展成果带来的实惠。去年1月,市社科联与绵阳电视台合作,将这个公益讲座以视频这种全新模式展现在市民眼前,社会反响强烈,这个本土的人文社科品牌在绵州大地上熠熠发光。
为了扩大影响力,我市还将各高校高端社科讲座纳入“中国科技城·绵州讲坛”。仅去年,在绵大中院校党校等组织社科普及讲座达200场次,听众超过4万人次。各县市区分坛建设也有序推进,积极开展了系列社科普及讲座活动。
科技春风暖山乡。每年我市将举办多次集中性科普活动,将科普知识送到社区、送到乡镇,送到广大市民身边。各社科组织还积极开展编写科普读物活动,抓好社科普及基础工作,基层社科普及工作局面良好。
同时,我市大力加强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建设。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市图书馆被命名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占了该批命名基地数的四分之一。各市级社科普及基地也积极发挥作用,开展公益讲座、发放信息资料、开展科普知识大赛,进行了广泛、持久的科普宣传。(绵阳日报)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