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个感冒,无论私人药店,还是其他医院,不花几十元,是好不了的
●现在,一块钱的药,照样也能看好病
“感冒了,去医院看病,只需一元钱。”在全民高呼“看病难看病贵”的今天,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然而,在绵阳市三台县永明镇卫生院,却真实地存在着“一元钱处方”医院。
据悉,该院试点推行“一元钱处方”,不仅开全省先河,找到医改新路径,还把面临生存困境的卫生院盘活了。
看个感冒才1.2元
今年7岁的杨成,因流清鼻涕,发烧等症状,头一天,爸爸杨波在一家私人药店,买了14元钱的药,杨成吃了不见好。
12日上午,绵阳市三台县永明镇,初春暖阳。上午11点过,杨波带着儿子来到永明镇卫生院,找到医生李东。
“没事,感冒了。开两天的药,吃了就能好。”李东一边说,一边开出“电子处方”:扑热息痛、盐酸溴已新、扑尔敏、板蓝根颗粒等4种药,药价合计1.23元。可能是没看到处方,杨波去交费处交钱时,递给收费员一张面额50元的钞票。
“一块二,这张太大了,找不开……”接过先前递进去的50元,杨波有点不相信:“啥?才一块二,不会吧!”最终,得到收费员肯定答案,他摸出一张五元的,付钱取了药。
“没想到这么便宜,看得好不哦!以前看个感冒,无论私人药店,还是其他医院,不花几十元,是好不了的。”牵着儿子离开医院时,杨波还是有点将信将疑。昨天下午6点,华西都市报记者特意致电杨波。“效果不错,娃娃好多了。一块钱的药,照样也能看好病。”杨波显得很高兴。
绵阳今年扩面推行
永明镇卫生院成功试点“一元钱处方”。在绵阳市卫生局局长秦晓明眼中,其实是单病种限价在基层卫生院的一种探索。
秦晓明说,国家实行单病种限价,主要针对二级以上医院,病种范围也主要是针对需要手术的住院病人。永明镇卫生院推行“一元钱处方”,其实是将单病种限价延伸至了基层医院和门诊病例。“这种尝试,给我们探索出一条医改新思路。今年,我们将把单病种限价延伸至基层医疗机构。”
最近几天,绵阳卫生局基药科科长李晓林有点忙,她正着手起草方案,准备将“一元钱处方”的“永明经验”在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据李晓林透露,目前已确定了16个社区医院和一家综合性医院。“届时,病种范围可能会扩大,限价范围可能有变化,药方还会做更严谨的研究。不过,其根本宗旨不会变,即要让‘以药养医’现象彻底得到改变,让群众看得起病,敢去医院看病。”秦晓明如是说。
“一元钱处方”搞半年 为群众节约30多万元
2009年,绵阳市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绵阳市卫生局基药科科长李晓林说,新医改任务有五项,其中难度较大的,即医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这项制度,目的是改变医院‘以药养医’旧状,且实行零利润。”
推行之前心里有几多不愿
显然,三台县永明镇卫生院院长卢文华起初也不愿执行“零利润”。卢文华说,永明镇卫生院被确定为全市首个试点卫生院时,他心里很不痛快,毕竟,每年单靠卖药,医院利润可达七八十万元。
三台县卫生局副局长周大华找到卢文华“谈心”。当然,谈心是假,下任务是真。“不管你卢文华牢骚有多大,永明镇卫生院第一个试点推行‘基药制度’,咋个整,卢文华你自己回去找出路……”周大华说完,甩给卢文华一个课题:永明镇卫生院常见疾病处方模版。
调研之后推出一元钱处方
回到卫生院,卢文华感言被逼上绝路的同时,他不敢“破罐子破摔”。“毕竟,医院还得生存,还得继续办下去。”于是,他第一时间召集全院骨干“做功课”,即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圈定出5种常见病:普通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尿路感染。
“安全有效前提下,治好其中一种病,要花多少钱的药?”卢文华发问院内权威医生。“我们算了一下,最高药费一块三,最低药费五毛四。”卢文华很快为处方想到了一个响亮名字:一元钱处方。
哪知道,实施期间,习惯多开药、开贵药的医生团队,竟然不支持。
去年6月1日起,永明镇开始尝试推行“一元钱处方”。时至6月底,尽管每周卢文华都会给医生集中“洗脑”:“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你开一万块钱的药,还是开1块钱的药,你都得不到一分钱,还给医院带来成本投入。再换位思考,如自己是病人,要看病,先卖鸡或蛋,才敢踏进医院门,你心头咋个想?”
试点半年卫生院就火了
除了让医生熟练掌握“一元钱处方”,卢文华还巧妙利用营销战术,制定详细“一元钱处方”实施方案,利用医疗服务公示栏、街头标语、医院网站等方式,向辖区群众广泛宣传。
在卢文华案头,一份材料上有组数据:半年时间,有1300多人次受益于“一元钱处方”,按2010年推行基本药物制度门诊处方平均药费29元计算,“一元钱处方”为群众节省门诊及住院费用共30多万元。
廉价实用的处方,让医院生意越来越火:去年后半年,门诊就诊患者达20500余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20%。更让卢文华没有想到的是,尽管药品费下降了,医院总收入却没有下降,反而有大幅度上涨。(人民网四川频道)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