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是首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去年以来,我市在巩固前期创建成果的基础上,以小额担保贷款为平台、以创业培训为抓手,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创业能力,完善创业平台,创业成功率明显提高,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得到较好发挥。去年,经国家人社部中期评估,我市在全国85个创建城市中被评为优秀档次。
为了给有意愿创业的创业者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去年我市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的规定,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在加大税收优惠、市场准入、资金补贴、场地安排、费用减免等政策落实力度的同时,继续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对促进创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合作,全力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去年,我市先后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亿余元,有效解决了创业者资金短缺的问题。
针对不少创业者初期创业经验不足的实际,我市还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加强了创业培训基地和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社团组织和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创业培训;与在绵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合作,让创业教育课程走进课堂,根据创业者自身需求,采取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边培训边见习的方式,开展创业基础技能培训;加强创业培训质量监管,制定了创业培训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着力提高创业培训质量,提升创业实效。
为了进一步完善创业平台,我市强化对有创业意愿的创业者的服务指导,抓好创业指导中心、创业项目库建设。充分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并完善了市、县、乡三级创业指导服务机构,面向全社会征集入库创业项目,对创业项目开发、评估、发布、跟踪等提供“一条龙”服务,创业指导等全程跟踪服务。去年全市新建市级创业服务示范窗口15个,创业指导中心75个,征集入库创业项目559个,有效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针对初始创业者面临的创业场地、创业资金瓶颈,我市还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抓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孵化基地着力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场地、租金补贴、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扶持,还无偿为创业者提供开业、财税、经营、项目开发等方面的专家咨询服务,帮助和扶持入驻项目发展壮大。
自创城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先后投入资金近7亿元,建立21个涉及到科技、建材等大行业的创业孵化基地,经营场地800多万平方米,已成功孵化创业实体1971个,涉及养殖、制造、服务等行业,成功孵化的创业实体,已带动5万余人创业就业。
与此同时,我市还对创业成绩显著的创业明星和创业能手给予大力表彰,去年7月,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严格评选出的20名创业明星和35名创业能手给予高规格的表彰和奖励。受表彰的先进创业者在发展壮大自身事业的同时,积极回报社会。他们立足实际,广泛开发就业岗位,主动吸纳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因灾就业援助对象、返乡农民工,支持带动身边的人干事创业。
一系列有效的举措推动了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的扎实开展。开展创城工作以来,我市累计参与创业活动63.68万人次,仅去年,全市共参与创业活动达7.45万人次,开展创业教育14293人次,成功创业 7205 人,带动就业 39032人,有力地推进了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步伐。(绵阳日报)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