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货币紧缩和地产调控双重打压之下,消费者购房热情消退,转向持币观望;有业内专家表示,楼市调整还远未结束,中国房地产将结束高速增长期,进入“中速增长期”,从现在到2013年都将是调整阶段。
市场:楼市最“寒冬”来袭?
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11月上半月,北京新盘签约为零,预订量也仅为14套,而当月入市新盘达到4014套,这创造调控后签约最惨淡记录。从全国市场来看,也是“寒气逼人”。
北京中原统计显示,截止到10月底,在全国执行限购政策最严格的10个城市中,楼市库存积压已达到6044.46万平方米,环比9月初上涨了6%,库存积压增加了28640套。而前九月住宅新开工面积为124115万平方米,同期住宅的竣工面积则为39953万平方米,差额高达8.5亿平方米。对此,北京中原预计,全国性的库存积压高点可能在明年3月左右达到。
截至三季度末,沪深股市140多家上市房企存货总量已超过1.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了42%。其中,库存同比增长的公司多达112家,占比77.78%,库存环比增长的也有109家,占比75.69%。
楼市成交量的萎靡不济,压制了开发商在土地市场的想法。
房地产业内人士对此称:相比房价拐点,土地市场拐点已率先出现。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本月,仅有万科、绿城两家房企共计花费约21亿元购入4宗地块。同时,在国土部监控的主要的133个主要城市中,前十月土地成交为7734宗,其中4619宗是以底价成交,比重约为60%,13个主要一线城市中成交地块中底价成交占比达到了52.8%。
房企:部分大房企销售连续3个月下滑
“铜九铁十”的惨淡业绩见诸报表,使得年终房企降价冲量的趋势深化。
数据显示,不少大房企业绩继续滑坡,部分企业已连续3个月销售下滑,且降幅扩大。
其中,万科和保利地产已连续3个月同比销售额下滑。万科9月销售额同比降幅为12%,10月降33%;保利9月同比降幅为26.21%,10月降幅近40%。
据万科统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14个城市,9月份成交金额同比下滑44%,10月份同比下降约52%。其中,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等城市10月份成交金额降幅都超过60%。
惨淡业绩使得一度被寄予希望的“金九银十”变为“铜九铁十”,不少大房企抢跑推盘,促销隐降和直接低价开盘策略也更加明显。
北京易居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牟增彬表示,从近期项目成交套数可以看出,成交情况较好的项目中大部分价格深幅下调。市场需求方在持续的限购政策影响下,符合购房资格且有购买意愿的购房人数逐渐消耗。由于银根紧缩和融资渠道单一,开发企业资金链将会出现紧张情况,今年年底前后会出现一轮销售高峰期,大量楼盘降价冲量。
观点:楼市近三年处于调整期
11月12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郁亮在东莞表示,万科已经进入“冬天”模式,并将遵循现金为王、积极卖房、慎重买地的原则。
郁亮抛出的“冬天论”获得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同,事实上,“现金为王、积极卖房、慎重买地”也正是不少房企在今年的生存策略。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房地产各项指标数据下滑,“冬天”或将持续更长时间,房地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衰退周期。
分析人士认为,企业普遍看空后市,说明房地产将迎来一轮新的衰退周期。我国房地产领域一直有“5+2”的“周期论”,即房地产运行将遵循 “5年增长、2年衰退”的周期,但这个周期会受到政策调控等多重因素影响。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5+2”仅指房地产发展的短周期,当前的楼市正处于两个“大周期”之间的调整阶段。
陈晟表示,房地产属于“大周期”行业,其运行规律与GDP增长有关,相关度高达92%。房改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他认为,随着我国GDP增速的放缓,房地产业也将从“高速增长阶段”步入“中速增长阶段”。
陈晟表示,当我国GDP增速降到9%以下时,我国房地产市场也将进入“中速增长期”。而从今年到2013年,将是调整时期。(本报综合)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