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休闲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专业村,全省已超过2500个
□全省休闲农业园区资产总额192亿元,年接待人数1.7亿人次,年营业收入138.5亿元
□“十二五”期间,将打造100个休闲农业精品景区,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30个
四川是“农家乐”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最具特色的省份。近日,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在山西联合召开“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四川作为唯一的省级代表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全国的典范。
近年来,我省每年开展的“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年庆”为主题的重大休闲农业节庆活动达200多个,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营造了氛围,打造了品牌,吸引了客源,聚集了人气,有力地激发了休闲农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呈现出五大特点——
特点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效益稳步提升。
据统计,全省已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2.1万个,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0个、示范村176个。全省休闲农业园区资产总额192亿元,年接待人数1.7亿人次,年营业收入138.5亿元。
特点二:产业类型日趋多样,服务方式不断创新。
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呈现现代农业科技园、休闲农庄、农业观光体验园、农家乐、农业主题公园等多种类型。服务方式已由单一餐饮服务,发展为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体验、教育为一体多功能服务。
特点三:集聚程度不断提高,规模效益节节攀升。
在统筹布局和科学规划基础上,通过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依托农业优势资源,推进休闲农业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向连片化、板块化、集群化发展。如成都的“五朵金花”、郫县农科村,雅安的上里古镇,西昌的“乡村八景”等,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化效益日趋明显。
特点四:产业功能不断提升,创意农业初露端倪。
我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注重提升产业功能,延伸产业链,催生创意农业。如双流县成功打造占地1.3万亩的创意农业园——“玫瑰天堂”,园区内用玫瑰组成的极具观赏价值的川剧脸谱、国宝熊猫等图案,形成四季花海、彩田艺术的创意农业景观。遂宁市采用现代盆栽技术,将食用菌(灵芝)、蔬菜等作物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出丰富多样、美轮美奂的造型,有力提升了传统农作物附加值,身价最高可翻10倍,产品已出口欧盟。长宁县休闲农业景区,依托丰富的竹业资源,采用根雕和竹编艺术,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竹制产品,备受游客青睐。
特点五:综合效益全景展现,就业增收成效斐然。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既是推进城乡统筹,建设农民幸福家园的有效途径,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抓手。如蒲江县成功打造石象湖生态区、光明樱桃山和成佳茶文化观光园等12个休闲农业景区,安置农民就业8.9万人,休闲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0%。汶川县龙溪乡联合村,连片发展“农家乐”114家,户均年收入超过20万元。据统计,我省依托休闲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专业村,已超过2500个,带动了400余万农民就业增收。
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表示,“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实施“1357工程”,集中打造100个休闲农业精品景区,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30个,集中规划建设川西平原、彝藏民族风情、川东北革命老区、川南丘陵田园风光、地震灾后重建为中心的重建新貌等五大休闲农业产业带,建成70个农业主题公园,推动我省休闲农业上档升级和跨越式发展。(人民网四川频道)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