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关注民生保障 共谋科学发展—— 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发言摘登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8-31  发稿编辑:景秀丽

完善推进机制 加快食品工业发展

民革绵阳市委副主委 王小平

近年来,我市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如何进一步发挥好食品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全力推进食品工业快速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继续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这条主线,进一步把握我市的比较优势,突出抓好重点门类和骨干企业的发展;继续降低经济要素成本和制度成本,进一步提高经济要素质量和行政扶持成效。

完善产业推进机制,加大对全市食品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力度;加大对食品工业科技进步的投入,增强开发创新能力,提高本土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强本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制订和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和打造优势品牌;抓好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尽快成长;搞好食品安全监管,打造放心食品工程;加快食品产业集聚,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升级,形成产业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拉长食品产业链、产品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整合优势资源 打造一流旅游目的地

民进绵阳市委副主委 周先忧

我市拥有丰富的各种旅游资源,但目前旅游产业整合程度较低,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如何充分发挥我市的旅游资源优势,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为此,我们建议——

以绵阳城市为中心,以北川新老县城为主要支撑,以主题整合线路,以线路整合景区(点),重点打造地震纪念(科考修学)游,大九寨东环线生态文化游、三国及蜀道文化旅游核心产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功能配套,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把绵阳建成中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充分调动各方面发展旅游产业的积极性。设立旅游产业促进基金,撬动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大宣传营销力度,转变宣传营销方式。每年设立不低于500万元的旅游营销宣传专项资金,用于绵阳城市旅游形象宣传;完善绵阳城市旅游功能;打造龙头旅游企业,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旅游新业态。

 

强化监管责任 确保食品安全

农工民主党绵阳市委主委 沈其霖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加强监管,但食品安全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加快构建保障食品安全的体制机制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建议——

建立一体化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实现市、县、乡三级纵横交错的监督网,逐步形成无死角、无漏洞、无交叉,一体化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无公害农业,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实现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种养殖,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食品安全。

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行为,遏制假劣有害食品泛滥。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消费者维权,从重从快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对违法者形成高压震慑态势。

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老百姓关心的食品相关问题,接受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投诉,帮助消费者维权。

 

借力三网融合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致公党绵阳总支副主委 郑学全

作为中国科技城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我市迎来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机遇。如何把握这一机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和我市优势产业的结合,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积极关注、研究、学习发达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创新思维,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有机结合,培育绵阳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绵阳科技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文化创意产业列为绵阳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明确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组建专门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项目引进、实施、监督等工作;创新项目招商方式,将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构建方式;创设宽松的发展环境,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纳入鼓励发展的产业,并给予政策支持。

 

创新发展思路 全力推进科技城建设

民盟绵阳市委副主委 岳云华

建设绵阳科技城,是国家意志,是党中央交给绵阳的任务。因此,全市上下应该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增强紧迫感,加快推进科技城建设。为此,我们建议——

将科技城建设确定为统领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突出科技城建设在全市总体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围绕科技城,开发产业经济链,推动绵阳科技城区的市政建设、交通网络建设、研发平台建设、研究队伍建设、文教卫体建设、城市文明建设、生态家园建设、产业集群建设。

把工业科技创新、技术转化放在第一位,围绕搭建工业技术研发、转化平台,在服务于工业科技创新需要的同时,增加经济总量。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举措,为科技城建设提供高素质、多样化的人才支撑;准确把握在不同区域格局中的定位,争取各级政府对科技城的支持;科学管理,逗硬考核职能部门为科技城建设服务的能力;加强研究,增强科技城建设决策的科学性。

 

健全管理体制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民建绵阳市委主委 蒋丽英

全市上下高度重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措施到位,责任落实,总体推进顺利,但此项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仍然面临诸多具体问题。为此,我们建议——

成立专门的住房保障机构。建立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管理体制,明确各级住房保障责任,解决有机构管事、有人做事的问题。

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企业利用自有土地投资建设,支持和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以BOT、BT模式投资建设、经营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出台信贷优惠政策,切实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筹集难问题。

尽快建立和完善征地拆迁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征收程序、补偿标准、征收主体和法律责任,切实解决保障性安居工程征地拆迁难的问题。

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进入和退出机制。加快建立低收入家庭信息系统,制定廉租房租赁退出鼓励政策,多渠道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改善投资环境 降低企业成本

九三学社绵阳市委副主委 刘国学

当前,国外和国内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加速,这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面对这一新的机遇,我市如何在更高层次上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绵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降低企业生产配套成本。加强对企业、项目进入园区的统筹协调,力争形成“一园一主业,个个有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绵阳“一核四带”的产业布局。

整合土地资源,降低企业获取土地成本。要高度统筹、整合园区土地资源,集约土地利用,降低土地成本,吸引投资者来绵发展。

强化要素物流保障,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对项目建设的各种规费以及企业生产用水、电、气等生产要素成本进行清理,切实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

加大政府和社会化服务力度,降低企业商务成本。从投资者需求出发,优化政府办事流程,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降低投资者审批办证、获取信息的商务成本。

 

激活民间资本 拓宽融资渠道

市工商业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李宇

今年我市完成全年880亿元,力争1000亿元的投资目标,其资金缺口及压力较大,如何撬动和吸纳民间资金,依靠民间投资来填补巨大投资缺口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建议——

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民间资本的推动和引导,让民间资本“会投入”。加强民间投资的监测预警,引导防范市场风险,避免向产能过剩行业重复性投资。注重发挥行业商会和有关产业协会作用,在民间资本与政府性项目之间搭好“桥梁”。

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让民间资本“能投入”。突破民间投资准入方面的各种“隐形壁垒”,进一步拓宽民间资金投资渠道,让民间资金投得顺利、赚得到钱。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让民间资本“愿投入”。加大创新融资服务力度,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环境,让民间资本“敢投入”。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坚决制止“吃拿卡要”和“不给钱,不办事”的行为,加强维权保障,让民间资本投的放心。

 

加强效能建设 优化发展环境

市监察局副局长 杨邦琼

前不久召开的中共绵阳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绘就了全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目标振奋人心,关键在于落实。加强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事关绵阳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大局,势必引起各级高度重视。为此,我们建议——

推行行政机关绩效管理。根据中共绵阳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确立的战略目标,统筹管理资源,共享考核结果,切实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和政务公开。精简审批项目,规范审批行为,避免“吃、拿、卡、要”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功能和领域,优化办事流程。

强化效能监察和效能问责。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的开展落实情况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开展效能专项监察,严格实施效能问责,推动效能建设取得实效。(本报讯)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