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我市正在进行历年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市政维修改造。此次市政维修包括人行道路面改造,盲道、无障碍设施增补,部分窨井盖更换和灾后重建市政道路整体改造等,涉及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经开区、科创园区的近300条街道,总投资近亿元。目前,工人正在进行人行道路面改造,盲道、无障碍设施增补、部分窨井盖更换,预计该工程在8月底完工。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城区安昌西路至三汇立交桥之间的一段道路看到,不少工人正埋头将原水泥人行路砖全部更换成环保透水型的地砖,有的工人则将原有路面又旧又破的窨井盖及雨污水盖取下,换成防盗、耐用的高分子材料井盖。
据工地一位施工负责人介绍:此次维修改造工程除对城区车行道、人行道、路缘石维修更换外,还要同步维修或更换不符合大都市标准的相关附属设施,包括绿地的挡墙、栅栏、树池等。同时,他们还将对铺设年限早、档次低、损坏严重的人行道进行大修,对车行道边缘各门店私设的坡道进行拆除;对不需大修改造但存在步行砖破损、坑洼不平、树根隆起等地段进行局部维修;对缺失或不规范的盲道进行完善修复,清除盲道障碍物,确保盲道畅通。通过改造,路面要达到接缝紧密平顺,平整密实的标准。
“原先一遇下雨天,踩到一些人行道地砖就跟踏‘水雷’似的,污水溅得一脚都是。现在好了,改造后走路都要舒坦些。”市民张大爷说。
据了解,为高标准、快速度完成此次建设任务,市住建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倒排工期,扎实推进。市政部门在不影响行人通行安全的情况下,还取消了原非机动车道上的停车位,在人行道上重新规划停车位,确保道路畅通和停车规范。
此次市政维修改造的另一大亮点,就是比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准,更加注重细节的完善。其中,仅临园干道一条街道无障碍通道(俗称喇叭口)的改造就达40多处。原先,在斑马线的地方没有设置无障碍设施通道,此次改造就把小圆弧路缘石降低,做了一个个斜面,以保障行人和残疾人的顺利通行。(绵阳日报)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