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广角镜(三十二)——九九重阳话养老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10-17  发稿编辑:景秀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千年前的唐朝诗人就用脍炙人口的诗篇告诉我们,重阳节是个登高望乡怀亲的日子。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在这一天有人出游赏景,有人遍插茱萸,有人把酒黄昏,有人与家人一起分享重阳糕……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确定为“老年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和助老的风气。
       然而现在养老是个很严峻的问题。美国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兰德公司曾根据一项调查作出分析,2020年,中国将彻底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该机构指出,因各种原因上世纪60至80年代是中国人口增长高峰,到2020年这批人口将陆续满60岁,到时,中国将面临与老龄化有关的各种问题。就绵阳而言,绵阳现在全市人口约为540万,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据全市人口比例的16%,目前绵阳已有864000老年人口,按照每年3%的增速,到202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161143人。
       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年人养老该如何解决是需要每个家庭和社会高度关注,协同解决的。现在“老三界”毕业的人员,在他们中间,高中毕业的人员都在60多岁以上,已经到了养老的年龄;初中毕业的人员也已经接近60岁,即将退休养老。他们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如果有退休工资的还有一定保障,没有退休工资的问题就更加严峻。依靠独生子女养老且不说孝顺问题,就儿女的条件来说很多都不具备。独生子女一代,夫妻两个人要供养四个老人,还有自己的小孩。为了养活父母和孩子,必须努力工作,不敢掉以轻心,生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这就让社会养老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的养老方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现在,各地的什么“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倒是不少。但是,比较规范的由民政部门主办的“养老院”却很少,大部分“养老院”被推向了市场。这些“养老院”基本上都是民办的,其经济实力不够雄厚、利润观念又太强,这就决定了他们投资的金额较少,而收入的预期又太高。那么,他们也就只好降低标准,形成了“养老院”的先天不足。许多养老院只有一些简单的床铺、麻将桌等一些简陋的生活设施,甚至每间房屋还达不到一台电视机。要切实加快社会养老改革的步伐。把社会养老的责任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积极出台政策扶植社会养老事业。社会养老事业不是一个盈利的企业,相反它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福利事业。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合理部点决不能让不规范的养老院“满天飞”,搞恶性竞争,损害老年人的利益。严把资质关,提高开办养老机构的门槛。虽然不能把我国的社会养老事业推向市场,但是,可以对养老机构进行“私建公助”的市场化改革。但是这决不是推向市场,只是进行的市场化操作。因为政府还必须注入部分“公助”的资金,使养老机构有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才能保证其创办质量和正常运转,让利于老年人,使他们既能负担起养老的合理支出,又能享受较高的养老待遇。确保把我们的养老机构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事业,切实让我国的老年人享受生活,安度晚年。目前,绵阳市共有公办社会福利院10所,农村敬老院200多所。此外,国家还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开办养老院、疗养院,绵阳有民营养老院10余所。
       笔者认为,老年人养老除了有干净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有专业医护人员24小时服务和营养师的营养配餐和各种工作人员的日常护理等等这些体贴入微的生活起居照顾以外,还需要有心情的愉悦,有自己兴趣爱好的发挥,有家人朋友以及社会的关爱。在中国这个亲情浓厚的国家,来自子女的感情慰藉,是老人最为看重的东西。老年人需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