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各地正在经历新一轮的菜价上涨。4月份以来,土豆、西红柿、白菜等部分农产品价格反季节性上升。全国50个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4月11-21日,大白菜的价格为每公斤3.69元,比上月同期上涨约40%,西红柿、土豆的价格分别为每公斤5.93元、4.56元,比上月同期上升10%-13%。持续不断上涨的菜价让民众大呼吃不消,称“菜比肉贵”。
记者走访了绵阳的菜市场发现,每公斤2元以下的叶子菜屈指可数,多数蔬菜价格在每公斤4到6元,高的甚至达每公斤20多元,价格同比上涨约两成。绵阳不少市民抱怨说,从2009年冬天以来菜价就一直上涨,以往在春节之后,即使青菜是青黄不接的季节,也不至于像今年这样异常。现在青笋2.0元一斤,青椒4.5元一斤,红椒10多块一斤了,无奈的消费者甚至调侃称“不做房奴,难道连下饭菜也买不起”。
菜价持续上涨,无疑意味着生活成本和压力的增加。那么是哪些因素导致菜价持续上涨呢?
有人把菜价上涨都归结于天灾。不是北方的倒春寒,就是东北的大雪、山东的大风,还有西南的大旱。不可否认气候确实影响了菜价,通胀影响、食品价格上升的大环境,也间接影响了蔬菜价格。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4月份的鲜菜价格比2007年同期上涨了13.6%,2009年4月份的鲜菜价格比2008年上涨了10.9%。这几年,菜价是连年上涨。就在许多城市菜价大涨的时候,4月20日,中国经济时报却报道了广西南宁市大白菜收购价一度跌至每斤不足0.1元,菜农损失惨重的新闻。这与3元的出售价形成了一个明显对比。而另一方面,不少菜农、菜商也表示,看不透的菜价让蔬菜买卖就像一场赌博。现在市场的菜价谁说也不算,老百姓种菜不知道最终是赔是赚、收获的时候市场是什么价。
那这上涨的背后到底是谁受益了呢?我们除了看天灾外,再回头看看人祸。从甲流,到西南旱情,不少投机者似乎找到了新的金融“玩具”———农产品,大蒜、辣椒、甘蔗,轮番蹂躏,打着自由市场的幌子,制造着一个个“信息陷阱”,低买高抛,大赚特赚,至于这些“玩具”的真正生产者农民和销售者却并没有受益。蔬菜事关群众的“菜篮子”,事关民生。解决“高烧”的菜价问题,需要有关政府部门认真调研,并切实推出有效的治理措施,以规范蔬菜市场,以保障群众生活质量不下降。政府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乱涨”和“狂涨”怪象。具体地说,就是要采取措施降低蔬菜的过路费、运费,减少农贸市场管理费、摊位费,特别是要减少经营蔬菜的中间商环节,还必须严厉打击中间商囤积居奇、人为炒作菜价等行为。(本报记者 刘庆)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