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广角镜(七)“千万存款不够养老”折射出的问题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04-13  发稿编辑:刘庆


     北师大教授钟伟近日撰文称,如果经济增长、居民货币收入增长以及官方的发钞节奏没有根本改变,一个将在2027年退休的职工,将需要300万-500万元才能度过余生。类似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人民网4月7日)

 
    此言一出,板砖横飞,不少网友以愤怒与不屑加以回应。因为就目前而言千万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天方夜谭。然而这种言论有其合理性,我们可以看到在上世纪80年代末,关于房地产价格,《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则新闻评论,“北京最近提供2万多平方米住房,每平方米1600元至1900元。若买两居室,少说也要6万多元。一名大学生从参加工作起就日日节衣缩食,每月存储50元,已是极限,100年才能买上两居室。”(《人民日报》1989年2月20日第2版)很显然,在当时的北京,6万多元对人们来说是天文数字,但如今,6万元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足挂齿。当然,在当时的北京,6万元能买到一套两居室,但如今最多只能买两三平方米。以此观之,20年、30年之后,100万元、1000万元并非高不可攀,到那个时候,居住在类似京、沪、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要体面地养老,确实需要100万元甚至 1000万元。


    看钟教授的观点,最值得关注的不是抓人眼球的千万存款,而是当前触目惊心的养老金缺口。据该教授称,粗略估算,现在离退休的5000万老年人,基本上是由目前正在交纳养老金的1.5亿青壮年人养活着。目前我国覆盖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的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大约在1.5万亿元。这个余额目前仅能满足不足500万人存活25年的养老所需。或者说,目前养老金缺口大概在90%,未来20年的养老金目前尚无着落。这种判断不是危言耸听,据报道,去年12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表示,2008年全球养老金有25万亿美元,而中国地方和中央养老金不足2000亿美元,不足全球的0.8%,大大低于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7.3%的比例。


    一个人活着,除孩提时代之外,大抵都在奋斗奔波,为学业、为事业、为家庭、为后代,惨淡经营、辛勤劳累大半辈子,人到晚年,本应该好好安享余生。然而面对房价、物价、医疗等现实问题,“养老”二字已然成为普罗大众心中莫名的隐痛。且不管“千万元不够养老”的推测言论是否将成为十几年后要上演的事实,它至少折射出了公众对于养老问题的社会性焦虑。在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发展水平尚未实现接轨的前提下,一个普通百姓如何养老几乎牵绊着整个家庭,而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养老问题无疑也牵动着社会的敏感神经。在虚高的房价面前,在上涨的物价面前,在“看病难、看病贵”面前,不管普通公众还是有钱之士都显得负担沉重。而本身就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老年人更是如此。


    经济发展再迅速,也不可能每个人都有百万存款、千万存款。“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应是每一个老人的归宿和依托。百姓养老是民生问题是一块“短板”,要将之补平,不仅仅需要每个家庭做出应有的努力,譬如,赡养老人,使之安享天伦;更要社会管理者在政策上发力,通过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多种方式,健全社会保障的网络体系,加速从“养儿防老”到“养政府防老”转变的脚步。(本报记者  刘庆)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