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营镇各村根据村情实际因地施策制定产业发展、资产盘活、资金入股、服务创收等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强化优势禀赋,积极发挥效用,促进集体增收。
(1)产业发展一批。鼓励村集体自主开垦、流转村民撂荒、闲置土地采取分季轮种、套种的形式发展蔬菜、粮油等产业,稳定增加村集体收入。积极推动年产万吨泡菜的曹氏酱腌菜、年产700吨鸭蛋的李平养鸭场等,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发展订单农业,签订意向协议村3个。龙沟村与特研种业集体达成种植协议,以1600元/亩的标准订单式种植玉米,今年种植玉米100余亩,集体经济年收入10余万元。
(2)资产盘活一批。将盘活闲置资源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相结合,采取将村委会办公室、闲置校舍等“沉睡资源”整体租与企业运营管理,招引返乡务能人投资办厂。截至目前,共出租房屋30余处,发展木材、茶叶、粮食、麦冬加工企业4家,帮助村集体稳定收入年租金4.5万元,解决当地就业30余人,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产业40余人、人均年增收800余元。
(3)资金入股一批。把管好用好扶持、扶贫资金与培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推进上级资金入股发展势头强劲的涉农企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黄泥井村、三道河村、安宁村把中省财政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各80万,入股三台盛丰绿源农业有限公司,享受年终6万元的股金分红。黄泥井村将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资金50万元以优先股的形式入股到久富蚕桑养殖专业合作社,享受年终年终1万元的股金分红。
(4)服务创收一批。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341”整治模式,实行生态环境治理缴费制度。分村配备23个钩臂式垃圾箱,通过购买第三方转运服务实现日产日清。全镇11个村(社区)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制定垃圾治理方案,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向村民收取一定服务费引导、带动垃圾清运服务的良性循环,实现有效改善村容环境和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双赢。2021年,全镇共收取垃圾治理费83.8万元,平均每个村达到7.6万元。
全镇1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其中5-10万元的有3个村,10-20万元的有6个村,20-30万元的有2个村,全面完成消薄任务。(刘营镇:彭宇、张勋)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