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委编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建设教育强县为目标,将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短板难题作为问题导向,按照“均衡配置、动态调剂、实时跟踪”的思路,在盘活现有教育编制资源上促改革,谋创新,使基层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安排部署落实、落地、落细。
一、科学统筹,均衡配置
根据市委编办《关于开展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均衡配置优化机构的通知》及相关文件要求,县委编办以县教体局提供的2019年秋季全县在校学生统计数据为基数,统筹考虑城区、农村学校特点,兼顾“师生比”和“班师比”核编标准,取核算较大值的方式,完成了对现有186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分校核编工作。同时,考虑到近年来学生向城市主城区和中心集镇流动的趋势,为有效化解城区入学难、大班额等现象,结合按核编比例分配编制后的剩余编制情况,对城市主城区和目前较大中心集镇有关学校的编制数适当上浮,确保编制资源按需科学配置到位,推动编制资源均衡配备。
二、深入挖潜,动态调剂
针对部分学校“有编不用”“无编可用”并存的难题,县委编办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重点工作为契机,形成了《三台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县管校聘”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积极盘活编制存量。一是在“分”上下功夫,探索“岗编适度分离”。《办法》将全县教师总编制统一核定到确定的学校,其余学校仅核定管理人员编制,全县各中小学校根据实际需求,聘用和管理中小学教职工。二是在“管”上下功夫,强化编制管理约束。《办法》要求每年10月底前,县教体局将各学校在岗教职工情况形成台账,报县委编办、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备案。同时县委编办也将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三是在“招”上下功夫,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县委编办支持各学校空编教师招聘引进力度,同时压缩使用编制的非教学人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持续释放编制潜力,更好为招聘名师提供编制保障。
三、加强管理,实时跟踪
严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进一步强化实名制管理系统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地位,县委编办在现有实名制管理系统中专门开辟教师“岗编分离”备案制管理模块,设置数据统计、调整监控、编制效益分析等功能,对各学校现有在编教师数、在编教师进出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科学评估,全面掌握在编教师的流动和所在学校情况,有力保障了编制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准确度。(三台县委编办 杨汶侗)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