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三台县立新镇:打好底子,浓墨书写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0-12-22  发稿编辑:韩春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实现基层治理能效化、乡村振兴成效化、人口素质高质化是乡镇落实全会精神的具体方式。两项改革后,立新镇党委政府立足立新实际,优化布局,以“党建+”为引领,以立新镇高棚村为中心,示范性铺开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书写。

立新镇高棚村是由原高棚村、石梯村、新景村合并组建而成,村建制调整后,高棚村幅员面积6.37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61户、3467人,土地总面积4927.4亩。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直接合并,统一经营,现有高标准村级活动阵地1个,便民服务点2个。目前,高棚村已成功创建为县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县级美丽新村示范村、市级“AAA”“3+2”书记项目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四好村、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中央省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村。

一、优化产业布局,融合延展经济增收价值链

(一)拓展特色种植。将原新景村蔬菜产业扩面到原石梯村、高棚村,创建以种植优质无公害蔬菜的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增加耕地出产效益。充分利用原新景村小白菜产业短、平、快的优势,探索“村党委+合作社+加工厂+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蔬菜产业的“六个统一”,促进村民每户增收2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余元。目前,全村全村发展蔬菜种植面积2400亩,每天200余辆运输车来往运输将蔬菜销往全国各地,促成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

(二)发展观光农业。将原高棚村文旅产业分流到原新景村、石梯村,发展农旅融合体验农业。以原高棚村为发展核心,以特色水果产品种植为产业背景,以“农业生产”、“休闲体验”、“游览观光”为发展主题,引进三台县佳鸿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三台县柑橘现代农业园。目前,园区已投资2600余万元,种植面积达1200亩。2020年,园区产水果3000吨,年收入达3000万元。将原石梯村剩余劳动力引进到原高棚村、新景村务工,解决村民就近务工170余人。

(三)壮大村集体经济。将原新景村的老村委会大楼及院坝进行改造出租,用于蔬菜销售,年租金收入约6000元。实施“土地流转+服务金”。按照“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引进社会资本4.25亿元,引导农户流转土地2200余亩,通过与公司签订《土地流转管理协议》,每年每亩获得50元流转服务费,实现固定收益11万元。实施“折价入股+分红金”。依托“大地飞歌”田园文旅综合体一期项目建设,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新村建设等项目,完成土地调型800亩、土地改良400亩,村集体增加有效耕地面积12亩,连同闲置土地等资产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参与旅游项目建设,年分红3万余元。实施“摊位租赁+管理金”。村两委牵头参与乡村旅游日常管理,设置临时摊点40余个,鼓励本地剩余劳动力摆摊出售饮料、食品等,旅游协会做好摊点管理、服务工作,收取一定的商铺服务费,年收取摊位临时管理费1万余元。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聚乡村振兴基础能动力

(一)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以高棚村改厕整村推进示范为“点”,以全镇土坯房改建为“面”,“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目前已完成改厕1374座,完成98%。建有独立的、管理良好、干净整洁粪污得到有效处理的公共厕所7座。

(二)积极探索改厕后厕污共治模式。在高棚村新村聚居点建成日处理生活污水10吨的污水一体化处理站一座,铺设污水管网500米,处理后水质可达到农灌标准。2019年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为60.39%,2020年达到75%,无臭水、黑水外溢,群众幸福生活指数不断提高,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其余社农户分散处置的目的。

(三)完善垃圾处理方式。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持续优化提升“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安装垃圾分类回收装置10台,建有垃圾池23座(在新村聚居点设置分类垃圾箱40个,建设垃圾收集点1处),2020年全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户覆盖率达到100% 。

(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回收处置,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化肥农药用量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减少幅度2019年为25%,2020年达到30%; 2019年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回收率为88%,2020年达到90%。

三、创新基层治理,增强人民共享发展幸福感

(一)以道德创建凝聚民心合力。开办“道德讲堂”,设立“德分榜”,引导村民崇德向善。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采取“1335”工作模式,定期开展普法宣传、贫困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参与活动人数已达两百余人,在群众中营造了相互关爱、守望共助的良好氛围。

(二)以村规民约培育乡风文明。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高棚村村规民约》,并将移风易俗写进村规民约,对彩礼标准、酒席数量、丧事时间等作出约定,目前,高棚村彩礼标准逐步回落,酒席数量大幅下降。全村喜宴丧事由过去的3天左右减少到现在的1天,平均花费压缩至原来的50%,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得到极大改善。

(三)以“三治”健全治理体系。按照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原则,配备法律顾问1名,以“中心户+队+村+镇”的模式,构建“一条龙”式舆情信息收集体系,保证信息收集渠道灵便通畅,为化解矛盾纠纷赢得有效时间,也为化解防范群众风险(黄赌毒、拐卖妇女儿童、虐待遗弃老人等社会丑恶现象)提供有效支撑。(立新镇 梁嘉)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