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鲁班镇坚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谨记总书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谆谆嘱咐,围绕生态宜居的发展定位,积极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振兴之路。
一、全方位构建保障体系
面对人居环境整治这一新课题,镇党委书记牵头成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班子成员联片、职能部门分项、驻村干部包村、村支两委划户,为环境整治工作提供组织保障;着手壮大保洁队伍,按照“100户/人,场镇不少于2人”的标准配备保洁人员,组织五保、低保人员出工出劳投身公共环境维护,为环境整治提供人员保障;用好用活有限经费,探索“两级投入、分级承担”的经费投入模式(镇财政负责全镇垃圾转运及无害化处理,村级财务负责各自垃圾清扫及收集)。带领镇村干部外出学习,借鉴外界宝贵经验,鼓励各村走“创新投入、多元筹资”之路,摸索“四位一体”投入机制(财政引导、项目整合、群众自治、社会支持),开辟更多经费来源,为环境整治提供经费保障。
二、多途径调动全员参与
面对人居环境整治这一大课题,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着力调动社会主动性。一方面通过氛围营造争取群众支持。利用村村通广播、坝坝会、“农民夜校”多种形式解读政策文件、部署相关工作,利用交通要道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利用各村醒目位置印刷印制墙标岩标,针对农村集会重点时段、游客过客重点人群发放宣传资料。另一方面通过各类活动带动群众参与。利用“主题党日” “小手牵大手”“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动员党员、学生、志愿者主动投身人居环境整治队伍,言传身教以行动教化身边群众,以点带面推动全镇面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三、深层次健全奖惩机制
面对人居环境整治这一难课题,主动完善责任体系、健全考评机制。细化日常保洁责任分工,实行农户“三包”(包卫生、包整洁、包分类)、保洁队伍“三包”(包道路、包公区、包集中)、村居“三包”(包设备、包考评、包经费)。完善生活垃圾日常处理机制,实施“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评比检查机制,村居每周开展一次卫生评比检查,结合“四德之星”评选、“十星”评议等活动对辖区住户进行综合评定排名并向公众公示。引导帮扶单位结合检查评比结果实行差异化帮扶,激活困难群众主动性。设立6个专项巡查组对各村整治情况进行每月督查,现场发放整改通知书,即查即改,督查结果进行全镇排位,纳入年终考核,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村(居)年度该项工作不得评优。围绕“四好新村”创建,将土坯房改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重点考核,并作为单位和个人年度评优评先的一项重要指标。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看似矛盾的两难抉择,鲁班镇定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鲁班镇 李雄、敬兴炼 )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