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镇有贫困村9个、贫困户536户、1365人。今年预脱贫4个村,121户、320人。镇党委、政府将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村“两委”作用,促进村级组织当好产业发展的引导者、组织者、推进者,取得较好成效。
一、坚持因地制宜,当好产业发展“引导者”
一是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在这次村“两委”换届中,把工作能力强、事业心强的同志选进村“两委”班子,9个贫困村调整充实8人,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提了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村“两委”勇扮“领头羊”角色,充分发挥好引导者作用。二是拓宽视野找准路子。去年以来先后8次组织贫困村“两委”、贫困户代表赴彭州市、江油新安农业公园、芦溪镇藤椒产业园、盐亭扬子药业药材基地学习先进经验,各村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讨论,进一步凝聚了干部群众发展产业的共识,找到了贫困对发展产业的路子。三是确定主攻产业方向。围绕全县“3+2”主导产业,结合西平实际,通过充分调研论证,确定了“万亩清香藤椒、万亩优质稻米、万亩道地药材”3个1万亩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村明确了1个主导产品。
二、坚持服务大局,当好产业发展“组织者”
镇党委政府按照“组织引导、群众主体、市场操作”思路,发挥村“两委”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广泛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一是强化宣传动员。通过召开广播会议、公开栏等媒介,大力宣传发动,营造发展产业的浓厚氛围。二是召开会议决策。村“两委”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通报全村产业发展构想、组织方式和预期效应,通过集体决策方式确定1—2个主导产业。三是搞好协调服务。村“两委”成立种苗供应、技术服务、农资供应工作组,分别与农业公司、技术人员协调对接,有效确保了产业发展协调推进。统一组织队伍,规整土地1360亩、开发荒山350亩。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坚持基础设施围绕产业建,9个贫困村安排1492元万元用于精修水利、产业道路建设。截至目前,贫困村发展藤椒产业1300亩、优质稻米1600亩、中药材200亩。
三、坚持示范带动,当好产业发展“推动者”
村“两委”主动作为、强力推进,喊响“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口号,大力发展专合组织,截至目前,贫困村建立专合组织8个、正在筹建7个。一是统一规划产业布局。8个贫困村根据技术规程,结合本村特点,统一规划在二台地以上联片成规模发展藤椒、中药材产业。二是统一成立专合组织。动员鼓励善经营、懂管理的村“两委”成员创办、领办、指导成立专合组织,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如石堰村将200亩联片土地以入股的方式加入专合组织。三是统一产业发展模式。确定“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发展模式,专合组织与梓州农业公司签订种苗供给、技术指导、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等协议,核桃沟村与扬子药业签订购销协议,解决了后顾之忧。四是统一专合组织管理。建立专合组织与村“两委”利益分红机制,专合组织成立种植技术、资金理财、工作监督、劳务用工工作组,确保专合组织规范运行。五是统一产业支持政策。在现有的支持政策下,镇党委、政府出台支持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发展联片成规模的专合组织,在资金、项目安排上给予优先考虑。( 西平镇党政办:刘金钟 )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