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立新镇多举措推进蔬菜产业发展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7-04-13  发稿编辑:韩春梅

 

 2016年,立新镇蔬菜生产总面积13700余亩,产值7500余万元。其中:露地蔬菜种植面积10500余亩,产值近5000万元;出口蔬菜种植面积3000余亩,产值2100余万元;高架蔬菜种植面积200余亩,产值150余万元。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11331”发展战略,深化产业发展“3+2”工程,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建设近郊型农业示范基地,引导和支持优势区域建设蔬菜基地,打造城郊“菜篮子”,争创农业产业品牌。立新镇制定《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7-2018)》,多措并举,力争2018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产值实现9000余万元。其中:出口蔬菜(一口茄、黄秋葵等)3000亩,产值2500余万元;露地蔬菜11500亩,产值6500余万元;高架蔬菜300亩,产值250余万元。产业生产经营者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无公害生产。

1.创新生产方式,引导结构调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实行“六统一”,即:统一引进优良品种,统一育苗供苗,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对外销售,与农户签定了常年稳定优质无公害蔬菜种植合同。在示范引导上狠下功夫,实行重点指导,树立典型,引导农户加强蔬菜种植结构调整,实现品种多元化种植,降低市场因品种单一而造成的风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创新经营模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建立信息网,强化运销队伍,培养农村经纪人,加大加工力度,提升蔬菜附加值,提高交易质量和速度,确保种植户生产效益与合作社经济效益双提高。同时,加快树立合作社“信息广、路子宽、销量大”的名声,促使营销规模逐年攀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3.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内部制度。按照“三组分制,协同推进”的原则,组建工作组,对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进行管理。即:建立信息组,负责生产、销售信息的收集、传播;建立营销组,按照市场需求,与农户签订订单,回收合格蔬菜,组织车辆销售蔬菜;建立生产资料组,为社员集中采购农药、化肥、农膜、种子等生产资料,降低农民生产成本。

4.创新服务形式,提高合作功能。(1)组建专兼职技术人员组成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引进和推广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实施农机耕整等作业2000亩,培训成员及周边农民1000人次。(2)开展生产资料服务,每年由生产资料组为社员集中采购生产资料,降低成本,发挥合作社引导生产的积极作用。(3)抓好全程服务,在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工作举措,实施“强带弱,大帮小”组团发展模式,为村与村之间、基地与基地之间搭建交流平台。(4)发展一批新社员,广泛吸纳外地的运销大户、经纪能人、农产品加工企业等作为我们的社员,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综合型合作社。倾力组织合作社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农产品博览会、评审会、农超对接会等,为蔬菜产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前景。  (宋荣军)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