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三台县立新镇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发展大提速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6-11-02  发稿编辑:韩春梅

 

 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富镇。将优化农业布局、做强主导产业、彰显区域特色与省级统筹城乡示范区核心区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全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跨界发展的“大产业”体系。抓好印盒山水库、钟家湾水库、红旗水库的综合开发,搞好中(太)立(新)、立(新)丰(谷)公路沿线开发,稳定粮食生产基础,猛攻制种、畜禽、商品蔬菜三大支柱,坚持农业品牌化、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实现旅游兴镇。深入践行“园(区)镇(域)融合、城(市)乡(村)融合、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思路,着力打造梯次衔接、功能配套、网络化、组团式的“大城镇”体系,因地制宜地把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充分发挥立新镇与涪城区丰谷镇、关帝镇、玉皇镇交界,统筹城乡核心区距绵阳二环路丰谷出口仅3分钟车程的区位优势,深化梓州国家农业公园(原中国民俗农庄)战略定位、产业、市场、功能等研究,重点推进民俗乐园无障碍建设,做大搞活农村市场,把新农村建设发展起来的新产业推向市场,促进镇村联动发展,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做特场镇、做美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业。

三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固镇。大力实施“项目攻坚年”活动,积极包装争取项目,确保更多“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的重大项目进“笼子”、入“盘子”。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实施立丰路改造提升工程(连接涪城区关帝镇、杨家镇),将立新与杨(家)关(帝)产业带结为一体,全面建成辐射周边、贯穿城乡、连接农庄的快速交通体系,融入绵阳半小时经济圈。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支持村社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积极发展旱作农业。

四是突出繁荣社会事业,实现民生惠镇。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扎实开展低保、特困、受灾、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三留守”人员等各类救助行动,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工作,切实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严格对照“五个一”帮扶机制,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任务,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年”活动,按照“乡镇主责、部门主帮、村社主推、社会主扶、干部主攻”原则,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确保全年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摘帽。全力推进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揪揪会”影响力,打造具有立新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统筹抓好基层政权建设,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五是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实现法治安镇。扎实开展法治示范创建,全面推进依法治镇,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和均等化,完善村组(社区)服务功能。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启动小天网建设及联网运行,建立以科技为支撑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探索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载体,创新村民议事形式,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深入开展“法律七进”,做好“七五”普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强化社会法制意识。

六是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建稳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创新党委中心组、民主生活会及党课教育形式,健全完善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扎实推进“五个一”抓党建工程,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完善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精准服务脱贫攻坚,推动立新不断向前发展。
                                   (谢斌、宋荣军)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