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组织建设,促干部队伍能力提升。一是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组织召开镇村乡村振兴主题讨论会5次,听取镇村干部及外出先贤发展思路。先后2次组织镇村干部赴永胜镇和成都市参观学习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二是实行镇党委统一领导,镇村组织实施,镇直单位合力共为,责任层层压实的工作机制。引导各村紧密围绕“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制定各村乡村振兴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定期召开推进会,确保各项工作在规定时间节点完成。三是成立由党委书记刘雨鑫同志担任组长的结对帮扶布拖县龙潭镇工作专班,印发《含增镇2021年全域结对帮扶布拖县龙潭镇工作方案》,积极统筹协调含增镇相关资源,全力配合龙潭镇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龙潭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巩固,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二、抓脱贫成果,促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对全镇2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常态化防止致贫返贫监测,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通过今年4月的全覆盖回头看,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已达标,致贫返贫风险完全消除。二是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集中排查工作,组织排查人员共计75人,对全镇5个村2843户8487人农户开展排查。最终锁定新增监测对象1户1人,当前已通过公益性岗位、代养小家禽和医疗救助等针对性帮扶措施,逐步消除返贫致贫风险。三是编制《含增镇常态化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坚决防止“漏测失帮”和规模性返贫现象的发生,进一步规范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工作纪律,严格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
三、抓产业发展,促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一是健全农资市场监管机制。严格农资经营户备案手续,与经营户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督促其建立《农资经营销售/购进台账》,成立巡查小组每月一次对全镇农资经营户开展专项检查,截至目前,共计开展专项巡查10次,向农户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张贴农资打假宣传标语10余副。二是落实粮食生产任务,2021年含增镇粮食播种计划面积6936亩,总产量1014吨以上。根据任务要求,迅速将任务分解至辖区内5个行政村,各村根据实际落实到户到田。截至目前,全镇完成水稻播种1102亩,总产量564吨,旱粮播面6654亩,总产量2819吨,超额完成粮食目标任务。三是严格落实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及生猪保产工作,制定《2021年重大疫病防疫工作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行动,规范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发动村级畜牧兽医协管员,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加强对生猪养殖和屠宰环节的巡查力度,全力确保生猪存栏任务,努力保障猪肉市场供给。
四、抓本土文化,促乡风文明稳步提升。一是充分发挥各村文化广场、活动中心、图书室等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 宣传活动,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营造文明乡风。二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乾元书院)为平台,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乡镇文化宣传、引导上的先锋作用,为群众提供鲜活的文化服务。截止目前,乾元书院开设干部夜校、国学讲堂、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班,举办干部理论学习、国学及党史学习教育讲座、阅读写作、书法培训、节庆文艺汇演活动100余场次。三是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治理活动,走访村社区干部16人,党员50余人,群众300余人,排查行政和信访案件4起,上报3起,未查处行政案件,未发现涉黑涉恶以及“保护伞”问题。
五、抓人居环境,促村容村貌逐步改善。一是大力实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投入资金2万余元,全面完成通口河岸18户畜类粪污直排问题整改,关停水源地畜禽养殖企业一家。完成改水改厕5个村,实施含增场镇和生活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日处理污水300吨,主管网0.8公里的海天鸿飞污水处理厂,针对“场镇和生活区产生的污水未完全接入污水管网”问题,推进《场镇污水消纳处理方案》,陆续新建主管网约2公里,场镇污水处理率达95%。二是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标准,加大硬件投入,出台环境卫生工作考核办法,将考核成绩作为各村(社区)年终加分项。实施网格化管理机制,对各村(社区)环境卫生、河道卫生实行网络化管理机制,责任到人。针对集中收集的垃圾无处堆放问题,采取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统一外包,解决难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确定精品村、示范村、达标村三个不同类别打造标准奖补政策,概算投资38余万元。努力构建“天蓝、水清、岸绿、村美”的含增名片,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易琳 )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