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西平镇地处川中丘陵区,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副中心和三台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生力军。两项改革后,西平镇幅员面积增至133.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至11.5万人,随着改革步伐不断深入、政策逐步调整,矛盾风险交织、治理阶段叠加的矛盾日益凸显。为强化社会治理总体效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平镇坚持以信息化为支撑、智能化为导向、一体化为基础、实战化为目标,按照中心调度、网格巡查、科技支撑的工作定位,整合资源、创新联动,积极探索符合区域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径,形成了“1个平台、2支队伍、4处发力”的“155”社会治理模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全面提升。
搭建一个平台,打造基层前沿的“观察哨”。瞄准多头施力导致信息传递“梗阻”问题,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以综治中心为枢纽,集成小天网、雪亮工程、数字城管、慧眼工程等4240个视频监控和610个应急广播点位为分支,打造集“视听说”深度融合于一身的信息化平台。将30个村(社区)纳入视频会议系统,建成资源众筹、互通互联、共建共享的“智慧西平”综合体,实现干道、商超、学校、医院等公共区域实时监控和远程调度全覆盖,有效提高预防风险、快速响应、应急处置和追根溯源能力,形成“数据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良好局面。
构建两支队伍,搭建社情民意的“听诊器”。紧盯服务半径扩大、人口基数倍增难题,将全镇以经济片区为单位划分为5个板块,在此基础上以专(兼)职网格员为基础,在每个板块组建1支政策宣讲和矛盾化解队,将“两代表一委员”、村(社区)党员、单位“双报到”力量、物业管理公司、平安志愿者、群众性社会组织纳入队伍中,及时收集反馈村情民意。借鉴“百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在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上深耕细作,以热心群众、爱心党员为主体,在每个板块组建1支民事代办队,还原乡村互帮互助的治理本色。
突出四处发力,求解部门协同“公约数”。加强机构人员职能整合和业务融合,推动基层治理由分散向集约转变,将镇治理办、执法办、城镇片区办、派出所、市场监管所等11个部门的67项职能进行整合优化,设置群众接待室,法律顾问、综治、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力量轮流值班,强化“综治中心+矛盾调解”联调、“综治中心+民生服务”联办、“综治中心+治安防范”联防、“综治中心+视频调度”联动功能,实现集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矛盾调处、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群众接待中心。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