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精准扶贫的“发动机”,是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梓潼县普遍存在贫困户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脱贫后易返贫的实际,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普惠金融主力军、地方金融主力军,梓潼农商银行始终坚持产业扶贫战略,聚焦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强化金融扶贫支撑,在实践中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有效助推了县域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进,全面提升了脱贫攻坚效能。
探索扶贫新模式,推动产业扶贫落地
脱贫攻坚任务下达之初,面对脱贫难度大,辖内无优势产业、无规模化产业难题,梓潼农商银行密切配合当地政府,因地制宜,以正大50万头生猪产业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出“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新模式,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政府+正大集团、农商行、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的新路子,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省委农工委、省委政研室、绵阳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等相关部门高度关注,并作为四川省2016年十大创新改革案例进行推广,通过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激活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热情,已成为绵阳市金融精准扶贫可复制推广的名片。
为加强“1+5”产业扶贫资金管理,整合县内各类资源,向贫困村、贫困户集中投入,做到聚财聚力,精准“滴灌”,梓潼农商银行会同县金融办、农业局、扶贫开发局,联合制定了《梓潼县“1+5”产业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整合水利、交通、供电等涉农资金项目,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对正大代养专合组织所建“正大1100”代养场建设资金予以了保障。
在确定项目计划,完成一系列制度建设后,贷款怎么发放,贷款对象如何,成了梓潼农商银行最大的难题。为此,梓潼农商银行对政府公布的贫困村名单进行了详细摸排,逐一摸底调查,搞清楚扶贫人口、扶贫程度、贫困成因,积极建档立卡,开展了联合评级授信“攻坚战”,摸准了扶贫攻坚第一道“门槛”。并对“五个一批”中的“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授信6552户,累计授信金额15430万元,评级授信面达到100%。同时,紧紧围绕“需求准、责任清、放得出、管得好、收得回”的要求,以扶贫小额信贷为重点,持续加大“1+5”产业项目推进力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需求调查全覆盖、符合条件的申贷贫困户信贷投放全覆盖,着力解决“1+5”产业扶贫项目融资需求,落实精准金融扶贫工作要求。自2016年该扶贫项目实施以来,全县建立贫困专业合作社31个,梓潼农商银行作为该产业扶贫项目的唯一指定银行,以基准利率发放扶贫贷款3921万元,支持建成正大“1100”生猪代养场 55栋,发展果园20万亩,关猪仔3万余头。
“钱拿到手上才实在,心里很高兴,这下心里踏实了,生活会越来越好了……”许州镇迎江村贫困户何育菊现场拿到分红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2017年3月,许州镇代养场全县首次实现分红,6个贫困村集体分红12万元,残疾人贫困户每户分红2100元,一般贫困户每户分红2000元,接过分红,大家数着钞票,脸上溢满笑容,激动之处甚至泪流满面。自此之后,全县55栋代养场先后实现分红,自该项目实施以来每个代养场平均每年分红两次,贫困户每次平均分红2000元,户均年增收4000元,脱贫致富之花在全县各乡镇相继绽放。
融入“互联网+”思维,帮助农产品“走出去”
随着“1+5”产业扶贫项目的日臻成熟,农场主可供消纳的粪便越来越多,通过流转土地,连片种植果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梓潼农商银行发挥圈链服务思维,在推进实施“1+5”产业扶贫项目的同时,也为该项目的其他参与者达成合作,与其中的梓潼县添宝柑橘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协议,由合作社整体规划、梓潼农商银行贷款支持的添宝蜜柚产业扶贫模式开始落地实施。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许州镇蜜柚发展迅速,成为梓潼县蜜柚生产基地,该产业也成为了梓潼县重要的规模化农业产业,附近村民纷纷“效仿”,其中已67岁高龄的迎江村老村支书李仁兴便是其中一个。李支书因一次意外造成腿部重伤,几乎丧失劳动能力,老伴也有严重的糖尿病和高血压,儿子常年在外,家中还有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孙子,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两亩多土地。 李仁兴老人在当地合作社和梓潼农商银行的支持下,将家里的1亩多地全部种植蜜柚,经过2年多的辛苦培育,第一批次蜜柚挂果成熟,老人的1亩多地能产出柚子10000斤,可是随着柚子产量的激增,柚子的收购价格和销路都成为了问题,老人望着满树的柚子一筹莫展。
梓潼农商银行了解到李支书的情况后,利用四川农信“惠生活”平台精准扶贫专区上线蜜柚产品,在“惠生活”平台团购的模式发起在线销售,短短6天时间在平台销售完成500份订单,为李支书增加收入9000元,有效解决了柚子“销售难”问题。
自此,梓潼农商银行打开思维,拓宽思路,融入“互联网+”思维,创新结合“智慧银行”建设目标,与多家种养殖合作社达成合作意向,以四川农信“惠生活”电商平台为重要抓手,以“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为服务宗旨,利用“惠生活”平台,上线扶贫产品进行在线销售,为贫困户提供上线指导、营销推广、包装销售等多项服务。据统计,梓潼农商银行“惠生活”平台入驻商户158余户,活跃商户占比58%,商户中涉农商户占比75%,利用“惠生活”平台线上销售扶贫产品订单1120分,为贫困户增收36500元,为贫困户农产品的销售开创了新的模式和思路。
由点及面辐射,推动产业扶贫升级
梓潼县农业小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落地实施,在各项惠民政策的催动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民规模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农场主、农业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梓潼农商银行由点及面,将金融支持目光投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群体,推动梓潼县产业扶贫升级。
知己知彼,方能致胜,为掌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梓潼农商银行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等入手,进行了详细摸排。一是结合“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对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全面走访调研,掌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础信息的“第一手材料”,借助春耕备耕之季,客户经理主动上门访问,摸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基本情况和资金需求。二是按照省农信联社“走千访万”工作要求,总行领导、条线管理加强与县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等单位的日常沟通,从源头获取新型农业经营注册登记、政策支持等情况,并组织网格管理机构及时主动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系,以“双百授信”(即评级面达100%,授信面达100%)为目标,做好前期调查、资料收集、评级授信等工作。截止目前,共收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料1053 户,共评级授信 1.55亿元。
同时,创新推出“惠农贷”产品,采取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合作、政府分险基金等方式,贷款额度10万-200万,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融资需求,并加强外部合作,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一是加强与财政出资组建的农业担保公司及农业发展专项担保基金的合作,在省农信联社、绵阳办事处框架协议下,先后与省农担、科粮农担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服务,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的支持。二是加强与人民银行合作,积极争取到支农再贷款,对于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优惠利率。三是加强县域内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配备专业人员和队伍,为县域农业龙头企业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
自产业扶贫实施以来,梓潼农商银行共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264户、余额 23405万元,向涉农龙头企业发放贷款11 户、余额 12071万元,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2户、余额 240万元,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企业主发放生产经营贷款1057 户、金额10053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促进了梓潼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更为县域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进贡献了力量。
(贺佳芬)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