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盐亭县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盐亭联社认真贯彻落实市、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精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稳步实施精准扶贫策略,全面打赢金融扶贫攻坚战。作为盐亭县存贷规模最大、服务半径最长的本土金融机构,盐亭联社主动担当扶贫攻坚责任,以产业发展为拉力,以小额信用贷款为杠杆,打出一套顺时应势、务实有效的金融扶贫“组合拳”,撬动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户“逆向流动”,有效解决贫困户在金融服务上的有效需求,助推全县2017年3466人脱贫、25个贫困村“摘帽”目标,确保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1500户250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和创建2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3个金融服务示范村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彰显农信普惠金融扶贫主力军作用,实现脱贫攻坚再战再胜。
信贷资金“开渠引水”,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盐亭联社秉承“服务三农”理念,客户经理对全辖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调查摸底,按照贫困人口劳动能力、创业意愿、融资需求等方面细分,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划分为“创业需求型贫困户”“就业需求型贫困户”“受益型贫困户”及其他贫困户四类,进行分类扶持。对“创业需求型贫困户”,给予不超过5万元、3年期以内扶贫小额贷款,支持其发展产业;对“就业需求型贫困户”,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带动其脱贫,在风险可控条件下,按每带动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最高5万元扶贫贷款的标准,支持扶贫带动经济组织发展;对“受益型贫困户”,采取“合作社+贫困户”“优质客户+贫困户”等模式支持贫困户入股优质客户以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
对接产业扶贫项目贷款,助力扶贫产业发展。今年年初,盐亭联社积极与县政府、县扶贫办对接,紧跟全县22个扶贫项目,通过“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和扶贫对象跟着产业项目走”的路径,采取“企业+金融+合作社+支部+贫困户”模式,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发放用于投资优质客户产业获得固定收益来实现持续增收的贴息担保贷款,形成一套促进农户持续增收的可复制和推广的产业扶贫机制和模式,切实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
实施“双基联动”工作机制,助推金融扶贫落地生根。以基层党组织共融共建为切入点,通过“双基联动”,使基层党组织服务农户有新抓手,信用社开展基层金融服务有新平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有新突破,实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普惠金融、振兴贫困地区经济、增加贫困户收入。一是基层支部成立了“双基联动”信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社“双基联动”信贷扶贫工作规划等制度、重大政策措施落实等。二是“双基联动”借助基层党员干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采集各类信息,将“诚信”理念融入信贷管理,大力发展手续简便、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类贷款。三是借助“双基联动”平台,实现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机结合。全县农村信用社基层网点加大对新型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广泛吸纳农民就业。四是借助“双基联动”平台,提高对贫困农户的就业吸纳能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扶贫龙头企业扩大种养基地,完善产业链条,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品质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农民脱贫增收。五是“双基联动”金融服务平台体现便利性,通过加强在基层的人工网点、自助网点、三农金融服务点“三位一体”建设,方便农户足不出村感受贴心服务,树立政府、信用社在农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强化联动机制,带动扶贫工作提质增效。一是金融扶贫与风险管控联动。组织客户经理开展信息摸底,对农户与企业资金账户实行层次管控,杜绝贷款信息前期失真、资金用途后期失控等“风险点”的出现,构筑层层严密、步步紧扣的“防火墙”。二是金融扶贫与普惠金融联动。加大自助设备布放力度,开展自助设备优化行动,全面提高自助金融覆盖率,达到每个行政村均有自助机具覆盖。三是金融扶贫与驻村帮扶联动。高灯镇麒麟村作为盐亭联社定点帮扶村,联社委派的驻村“第一书记”以“村委会阵地建设、创建信用户、信用村、发展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制定三年脱贫整体规划,并根据每户村民致贫原因与劳动优势,一户一策制订脱贫方案,一户一本台账,一家一套帮扶措施,充分发挥扶贫信贷的杠杆作用,合理发展该村水果种植、牛羊养殖等产业,真正把驻村帮扶落到实处。(作者:黄胜 尹健 王琨 苏志飞)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