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绵阳散文学会编选的《绵阳散文选》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据该书执行主编岳定海介绍,该书共收录文章108篇,内容包括与绵阳有关的历史名人、风土人情。入选作者,来自绵阳市内外,作者既有名家也有文学爱好者。据悉,该书是我市首部散文选集,填补了地方文学史该类书的空白。
“豆子山,打瓦鼓。扬平山,撒白雨。”岳定海的介绍,从这篇古人所写的《绵州巴歌》开始了。自古以来,绵阳散文佳作频出,赵蕤的《长短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源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文同的《捕鱼图记》,还有现代的沙汀、蒙文通等文人,都在绵阳留下过经典散文佳作。
当前,绵阳的写作散文实力强,如何展现这批成果,作为绵阳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的岳定海在思考着。2015年5月,绵阳散文学会会长石鉴明对岳定海说,编一本散文选吧。岳定海说:“对呀,将零星文章统一成册,文章突出绵阳的历史文化,展现当代绵阳散文作家群,不就是成果的最好展现吗?”紧接着,通过网络、报纸等发布征稿启事,随后,岳定海开始了选稿、编稿,并落实出版。从炎天暑热埋头工作,样稿完成时已是隆冬时节。
岳定海说,在海量来稿中,最终敲定108篇文章。衡量标准主要看文章是否有真情实感。征稿启事说的明白,若文章入选并无稿费,仅有样书酬谢。尽管如此,仍有众多名家来稿。《四川文学》副主编牛放投稿,并留言“支持义举”。著名词赋家何开四传来《江油感恩赋》。四川散文学会会长卢子贵除投稿外,还为该书作序,“春风拂来,雅趣扑面”。
作者郑光福年过65岁,几十年默默耕耘在基层文化工作领域。“郑光福的文章,质朴、纯粹、接地气,他那股坚持了一辈子的文学热情,令人肃然起敬。”岳定海说,正是千千万万个郑光福似的作者,构建起了文艺金字塔的基础。
岳定海面对更多的是本地作家群文章的遴选。周玉清、秦传鼎等老一辈作家的稿,他都选了的。不久前,岳定海参加了秦传鼎的葬礼,岳定海说:“秦传鼎在50年代就出版了诗集,虽历经磨难,却痴心不改,奋斗写作了一辈子。他代表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绵阳散文选》的入选作品中,既有介绍绵阳史上六大文化名人(嫘祖、大禹、李白、欧阳修、苏易简、文同)的文章,也有地方民俗文化以及自然风光的介绍。从富乐山到李杜祠,从平武白马风情到千佛山的雪。读了此书,就能对绵阳的人,绵阳的景有诗意般的了解。譬如“涪江六峡”,书中开辟了个小栏目,专章介绍此地,系列文章读完之后,对该地的历史变迁、地理特点、旖旎风光,自会了然于胸。
“潺潺涪江,正用淘淘江水,灌溉了过去,见证着当下,更用力量创造着无垠的未来。” 岳定海说,从雪宝顶到江油,再到绵阳,涪江水哺育出了众多文人墨客,名人侠士,绵阳籍本土作家,长年旅居绵阳的外地作家,写绵阳、热爱绵阳的外籍作家,均是本书的编入对象。岳定海说,要广纳天下英才,广积天下好文章。岳定海全身心的投入,耗费了大量心血。因为年龄原因,电脑看久了,头昏脑涨,思路全无。“彼时彼刻,只好稍作休息,看看书,喝喝茶,调整下状态,然后再次开工。”岳定海笑着说,自拿到样书后,自己就轻松了。因为通过散文形式,将我们绵阳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推向全国,介绍给世界。绵阳散文传承得到展现,自己就喜悦了!
(绵阳日报 田明霞 )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