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瑷辉
这里没有青城的幽,峨嵋的秀,也没有九寨山间小溪潺潺的水流,四周是店铺与商住楼。右边治平路,前面上下两条小道,下道车辆单行。遥望城区,滔滔涪江水东去,右侧开元电厂,左侧碧水寺,再稍左乃重建之越王楼。
绵阳电视塔,高耸入云端,极目远眺,蓝天白云,是校园后边的风景,尽管有餐饮店紧邻,却不影响悠悠思绪飘飞太空深处。
沿十六级阶梯上去,便是校门。门前一片开阔地,说开阔,其实并不宽,也就是一个球场的规格。后边又有十五级阶梯,呈长括弧形,将地势抬高,宽约五六十米。阶梯后又有一片开阔地,两边有篮球架、乓乒桌,边缘有铁树和些不知名的灌木,中间高起处是舞台,台左旗杆屹立。
阶梯间三棵大榕树映入眼帘,蓬松翠绿,像张开的巨型绿伞,几乎遮蔽了阶梯,浓荫匝地,正好成了上下操场的分界线。这榕树令人想起台湾校园歌曲《童年》里的歌词:“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不过在这秋的季节里,没有蝉声和虫鸣。有风或下雨的时候,地上黄叶飘飞,但很快被清理干净,校园非常整洁。榕树枝上的气生根远望似仙人的胡须,长须飘飘,仙风道骨似的。榕树粗壮硕大,感觉三人合围不拢,很有些年代了吧。左边两棵紧密偎依,如感情深厚的老友拥抱,拱成一道树门,为夏日奉献绿荫,增添凉意,应是避暑佳处。据说此处原是国营军工二0八厂子弟校,当年令人羡慕的地方。看这地形构势,而今少见,应该有些历史经历,至少有好几十年,这三棵榕树应该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吧。
下操场左边的小卖部与食堂是近邻,顶头上司是两间大办公室,从办公室外伸出的彩塑瓦搭成棚,法国梧桐和另一株树做了它们的脊梁,为师生遮风挡雨。秋风吹拂,秋雨绵绵,黄叶铺满瓦面,金灿灿,湿漉漉的,为瓦面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花衣。两处是课余热闹的地方,师生在那里购小物品和就餐,人多而不乱,秩序井然,留下了师生们多少欢歌与笑语,在这秋的空气中荡漾。
右边教学楼下,三棵松树,两高一低,蓊蓊郁郁,四季常青,树下的松针铺面,踩着脆生生地响。教学楼外被围墙隔开的小区,据说当年曾是学校的范围,世事沧桑,时代变迁,现在是商住楼小区。有梧桐等各种树,近教室有松树,还有些不知名的树,开的花很漂亮,每遇风雨掉落大片,树下粉红一圈,浸润雨水更加娇艳,风吹即散,水流便漂,流出一径花溪,卷飞一匝花海,真是不随流水便随风了。忍不住怜惜一番,欲作叹花吟诗句,跳出类似“落红不是无情物”的妙句却不成章,无奈转瞬即逝,空惆怅与多情了。
上操场是师生主要的活动场所,早上跑操,下午打球,军事训练,文艺汇演等都在这里进行。左边女生宿舍,右边教学楼融合男生宿舍、多媒体教室、团委办公与播音等功能,楼下灌木丛生,在秋风中摇曳,显出一片绿意。民航学子在这里洒下了多少汗水,换下了多少迷彩,放飞了多少梦想,定格了多少剪影,寄托了多少希望,走出了多少人才,留下了多少情怀,传奇了多少故事……军事汇操颇有“沙场秋点兵”的气势,文艺演出也能展现民航学子的精神,整齐的步伐、悦耳的啼踏、嘹亮的歌声、精彩的演讲、琅琅的书声响彻校园,不也是校园的秋景吗?正是:
沥沥细雨站军姿,烈烈红日升国旗。军令如山一声哨,风雨无阻不缺席。
专业技能美前程,辞赋经典启心智。文明礼仪记心间,练就一身文武艺。
教室里、走廊上、围栏边、墙壁旁,那些名言、字画、经典诗词歌赋濡染着莘莘学子,如春风吹拂、春雨滋润,他们默默盛开……教师中有名慕秋者,年轻干练,雷厉风行,展教育教学新姿;亦有民航才子,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更有课堂文采飞扬、学识渊博的一线领导;还有口才一流、教育有方的政教干部和具非凡魄力的精英管理首脑……专业与文化并重,古今融海外齐通,真是不尽历史滚滚来,弹丸之地聚英才,任尔东西南北风,个个精英立将台!
这不正是校园秋色的内涵么?
(2015年10月•绵阳)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