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走基层,就要多沾“泥土气”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4-01-15  发稿编辑:韩春梅

 

当前,“走基层”之风刮遍了各个角落,报刊、电视、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都在宣传“走基层”,我们看到了不同的“走基层”形式,看到了不同的“走基层”成效,“走基层”本身就是一个接地气的活儿,所以,只有到了基层、到了一线,才能感悟生活的真谛、百姓的真情,才能不断端正自己的职业态度、职业追求,真正的“走基层”得下到基层去,下到农村去,下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愿望,明白他们的期盼,只有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才能证明沉淀了多少真情。为此,“走基层”,就要多沾“泥土气”。

首先,换位思考是关键,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走基层”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换位思考才能真正想民所想,解民所需,这是一条必经之路。如果只是一昧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服务,不仅达不到服务效果,群众不满意,不赞成,不高兴,反而打击了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因此,“走基层”先换位再行动。

其次,走到最基层去,问需问计于民。开展“走基层”活动,就是要把这个活动在最基层贯彻好,让人民群众的“感受”和“评价”成为我们在开展“走基层”活动的关键环节。基层天天面对的是群众,基层是“走基层”活动的主力军,基层是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服务质量好坏的晴雨表。经验源自基层、工作智慧出自基层,但发生问题最多的也是基层,我们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那就得看人民的意愿想得到怎样的一个结果,获得群众的建议,不只是一种收获,更是一种信任,一种支持,一种心贴心的距离拉近。无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方式都是为群众服务,为什么不按照他们想要的路子去走?这是双赢的体现,更是社会进步、官民连心的新呼唤。

最后,时刻“走基层”,随时“走基层”。要时刻听到群众心声,不能仅凭一两次下村,所谓“走基层”关键就是在那个“走”字,只有实实在在沉下去,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竭尽所能帮他们解决问题,群众才会与你更亲近。群众的问题不是只有信天才有,明天才有,随时都有可能有问题,所以要经常“走基层”,随时走基层,不仅身要到,还要心到,真正沉下去,群众才会看得见。
“经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只有沾地气,常湿脚,才能找到“走基层”的工作重心和出发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方向。
 
 
(投稿人 :龚雪琼)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