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长江、赤水和习水汇合处的四川省合江县,建制始于西汉武帝元鼎二年,历史悠久,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蕴藏着鬼斧神工的精妙,千古传承的人文,优美动听的传说,拥有许多美不胜收的胜景,充满了神秘和幻想。
最初,我从“汉家符县古江邮,一水行商出贵州。未到县门先入画,少岷山翠落船头”的诗句,知道了合江有一座碧绿叠翠的少岷山(因三峰耸立形同笔架,又名笔架山)。后来,通过网上的资料介绍和风车车的叙述,我的脑海里便经常浮现出北宋泸州太守任伋《游少岷山》中“云泉出石窦,淋漓洒玉宇。烟梦缠林梢,摇曳垂翠组”的意境,做梦都想登临少岷山,亲自摘几片画有张天师符篆的天符树叶,以求得张天师的保佑。
因此,少岷山成了我在合江寻古访胜的第一站。这一天,天空蔚蓝如洗,风轻水软,阳光温柔地倾泻。天气不冷也不热,特别适合登山赏春。清晨,我和风车车披着明媚的阳光,在公路尽头的少岷山南踏阶而上。
石阶于悬崖陡峭的石壁上辟出,鬼斧神工,石门深锁,长满苔花。无数古树屹立于悬崖峭壁之上,如歌如诵,仿佛天籁梵音,让人心旷神怡。汩汩流泉从藤蔓缠绕的林中喷向悬崖,清凉的水雾在丽日的折射下,编织成七色的彩带,在天空中升腾,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神奇而壮观。
我们脚踏祥云,到达万木竞荣的山垭口,映入眼帘的便是始建于南北朝的云台寺。寺庙飞檐翘角,金碧辉煌,掩映在翡翠一般的修竹茂林之间,氤氲飘逸,显得十分幽雅。
寺南有三棵古樟树,高二、三十米,树干有两三个人合围那么大,枝繁叶茂,形如华盖。寺后有一棵古罗汉松,树干旁逸斜出,屈曲盘旋,刚柔苍劲,状如游龙,是道家修炼的最佳场所。相传东汉时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历名山大川,寻求大自然的奥妙和人生真谛,亦曾在此修炼,并施法力把符篆书在树叶上,以便百姓摘叶治病。从此,山上便长出一种天符树。
隋代绵竹人刘真沿岷江而下,遍访名山,至合江登少岷山后,认为此山是神仙福地,便在此隐居修炼。刘真在羽化登仙前,还依依不舍地吟诗一首:“竹杖长拖别景游,临行十步九回头。洞中得会真消息,一点灵光射斗牛。”在少岷山修炼,不仅人可以成仙,而且还有一只隐藏其间的猛虎,因偷听云台寺和尚诵经,日久天长,最后也修成了正果。
站在山巅,东眺浩浩长江,西瞰悠悠赤水,云连雾绕,千峰滴翠,万木竞荣,真乃神仙境界。我不禁大发感慨,“少岷山真是一座集山、水、洞和险、奇、幽为一体的蜀南名山啊!”“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两游少岷山,明代进士冯世凝,共和国元帅朱德都登临过此山,留下了大美佳篇。”
风车车自豪地说。自己的脸,因为不懈的运动才飞起了红晕,一如那些隐藏在绿叶丛中的花朵,更加娇美动人。 “真人已不死,外慕坠空虚。犹余好名意,满树写天书。”“肯定是想找到天符树嗦。”她用川话给我讲,“那我们去问问和尚吧。”
一打听,他们都说不晓得天符树的存在。当时,我也没失望。相反,在一个僻静的林荫小道,我迅速背起风车车往地势突兀、古朴隽秀的“望江亭”走了一百步,乐得她心花怒放。
在这儿,我们远眺观赏天台山、丁山、大钟山和长江、赤水、习水等川黔边陲山川胜景,欣赏川大教授周浩然的对联:“对峙丁峰招雾去,三旋赤水拥涛来”。从云台寺左路漫步五十多米,我们来到悬崖巨石上的罗公亭。松竹掩映、浮云缥缈、幽深僻静。
“罗公是谁呀?” 我便迫不及待地问风车车,并试图寻找关于罗公的碑文介绍。“罗公就是罗文思,他是乾隆时代的解元。这里就是他早年常来读书的地方。”“如果你当年也来这里读书,那你肯定也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学。” “幸好我没来,要不然,我考上重点大学,就不会遇见你了,我们就更不会在这里相见。”
“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认识你,还真是不知道今后是祸还是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谁都不能预料未来的祸与福。”“你总结过第一次婚姻失败的原因吗?”风车车非常认真地问我。“因为我是‘月光族’,无法满足她的虚荣心。”“我觉得不仅仅是经济的原因。我是女人,知道女人的虚荣心其实很容易满足,有时候只需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体贴的动作,一段柔情的呵护。”
其实,在我冷静的时候,我真的已原谅前妻了,毕竟是我不能给她最想要的生活,所以,我只恨自己无能。“你是学中文的,应该知道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一段台词:宽容是天上的雨露,滋润着土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听人说,少岷山有一景点叫“仙人石”,相传为刘真飞升成仙后借岩石隐形的巨形隐像,便对风车车说:“那我们到仙人石前,祈求刘真人赐福于宽容的人和被宽容的人吧!”
于是,我们便由西而东,向“仙人石”进发。刚在辟地摩天的巉岩峡石间行走不久,便发现许多游人,向峭壁上雕刻的一尊石像投掷石子,正在疑惑之间,风车车告诉我:“这里就是‘打儿窝’景点。这尊石像,相传是宋代蒙古军入侵中原后,派往统治合江人民的蒙古人达鲁花赤命工匠雕刻的自画像。后人因憎恨蒙古人入侵,凡至此,竞愤慨地投石击打。天长地久,世人便将此处取名为打儿窝。又传此处有求子育孙的预示,若投石击中,即可生儿。我本来喜欢练飞镖,听此一说,便捡起三颗石子,向石像肚脐投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投掷的石子竟然全部击中,惹得急于求子的游客羡慕不已。
经过九洞相通的九连洞,向东行走约百米,来到苍松环抱、险绝至极的“飞仙亭”。相传刘真就在这里羽化登仙,乘云而去。受朱红亭柱上硕大的“仙人去后空留石;盛世来时自有诗”的名人楹联的启发,我兴高采烈地向风车车提议,各自为对方写一首爱情小诗。
她想了想,随即为我朗诵道:“快来救救我, 一个爱的微笑,一束爱的目光,闯进了我的心河,卷起了一阵漩涡。” 她还没朗诵完毕,自己就先笑得喘不过气来。开始,我以为她是在跟我开玩笑,可仔细一推敲,还真是一首非常别致的爱情小诗,不禁赞叹起来:“好诗,真是好诗!”“我可不会写诗,是我根据网上一个帖子修改而成的。该你作诗了!”
起初,我本来想好了一首爱情诗,但跟她的诗相比,显得太没有灵气。于是,我又重新作了一首:“将宇宙,缩减到唯一的一个人。把唯一的一个人,扩展到宇宙,这就是我对你的爱!”吟诗小憩一番之后,我们小心翼翼地来到飞仙亭下面的穿风洞。洞内可容纳十多人,凉风习习,沁人心脾。
风车车告诉我,据地质学家透露,这里是地球南北极磁力线穿越的地方,因此是练功习武的最佳场所。我不相信小小的一个天然石洞,能引起地质学家的注意。但静坐其间,的确如入仙境,能够荡尽红尘世俗,令人流连忘返。
从穿风洞口往下看,是一壁险峰,如一堵墙壁,高峻突兀,尽显陡峭嵯峨之势。我惊讶地问:“那是什么景点?”风车车告诉我,那里就是“一堵墙”,刘真的隐形像就在那里。我有恐高症,一见那似龙爪攀空的地势,我的腿脚就发软。没有办法,我只好站在穿风洞,遥拜仙人石了。风车车看见我面露难色,安慰我说:“这里也能看见刘真的隐形化身。”
于是,她给我指点哪部分是头颅,哪部分是胸腹,哪部分是腿脚,我始终想象不出那尊庞然石柱像一个人。难怪有人说我的想象能力不好,连长江三峡岸边那么明显的“毛公像”,看了好久才分辨出来。为了弥补我不能亲自前往的遗憾,风车车给我讲起了有关仙人石的传说。
很久以前,一只白猿在山上修炼,总是在深更半夜,将口中所含的一颗珠宝,一下吐出来,一下又吸进去,放出道道奇异的光芒。一次,偶被刘真发现,他便随即拾起,吞入腹中。白猿顿时伤心起来,说:“我修炼的道术只管一千年,你怎么忍心吃我的珠宝啊。山那边的石罗汉修炼的道术可以管五千年,你怎么不去偷吃那颗珠宝呢?”刘真听后,当夜,他手持铁棍寻至山凹处,果然看见一颗璀璨夺目的珠宝,在石罗汉的嘴里吞进吐出。刘真便手举棍落,打破石罗汉的脑袋,迅速拾起滚落在地的珠宝,吞入腹中。至今,那个破脑袋罗汉还屹立在那个山凹里呢。
她骄傲地向我介绍,古代的合江有流杯春玩、铁炉凤展、丁峰耸翠、笔架连云、之溪秋炼、书岩夜月、榕山聚雪、鱼入龙窝等八大景。由于历史的变迁,有的景物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许多诗人俯仰狂歌的优美诗篇。你看,那龙凼沟的“窦龙降妖”,让人荡气回肠;六角罩的“八仙聚会”,让人心潮澎湃;玉龙湖的“玉龙腾飞”,让人心驰神往;望娘滩的“母子情深”,让人顿生敬仰之情……
日渐西移,凝望着仙人口崔嵬的古松,峥嵘的崖石,高大的天师影像,我默默许愿:祈愿我与风车车能把各自融进对方的生命里,相伴每一个风风雨雨到白头。祈祷仁慈的天师赐福给我们,让我们人生的风景春有桃李争艳,夏有莲荷并蒂,秋有莺歌燕舞,冬有寒梅吐芳。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沿着曲径通幽的蜿蜒古道,缓缓下山。一声声鸟语,一丛丛杜鹃,一淙淙涧水,一片片苍松的欢送着我们,依依不舍。那蔚蓝的天空,如絮的白云,苍翠的森林,飞溅的瀑布,瑰丽的野花,那传说中的天符树,那驾着紫云仿佛正在升天的仙人,让我流连忘返,久久回味着那片雾障水绕、鸟鸣山幽的仙境。(四川省合江县水务局 杨旭方)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