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推进企业上市挂牌“三年行动计划”》出台
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全面推进优质企业挂牌上市,有效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2018年12月19日,绵阳出台了《绵阳市推进企业上市挂牌“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末,争取全市培育拟上市重点企业达到30家、拟挂牌新三板重点企业达到50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达到350家以上,基本形成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双轮驱动的融资格局。
建立资源“两库”
一是建立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对有意愿对接资本市场的优质企业,分地区、分行业开展调查摸底,按照孵化、培育、冲刺、报批四个类别分类筛选建立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对入库后备企业完善财政奖补措施,整合行业部门扶持政策,实施集中连续滚动支持,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开发后备库填报系统,实行入库企业动态管理,县市区、园区于每年12月15日前向市上市办报送年度企业名单。市上市办将入库企业动态名单及时推送相关部门。二是建立上市服务中介及投资咨询顾问机构资源库。遴选一批资质优良、业绩突出、水平高超的证券、会计、律师、评估、投资、咨询顾问等专业机构及保荐代表人,建立上市服务中介及投资咨询顾问机构资源库。对入库中介机构研究制定激励措施,促进机构与企业对接,引领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打出上市“组合拳”
一是健全培育机制。采取社会购买服务方式组建企业上市挂牌孵化培育平台和专家团队,落实培育抓手、完善培育体系。组建投融资综合服务团,深入各产业园区、各重点行业,深度服务企业上市挂牌。各县市区政府、园区管委会择优签约一家以上券商,依托专业机构智力支撑统筹推进辖区企业上市挂牌。二是推动企业改制。认真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对接资本市场规范化公司制改制的指导意见》(川办发〔2017〕47号),县市区、园区每年改制比例不低于应改制企业数的10%,努力做到应改尽改;到2020年末,实现辖区50%的规上企业完成规范化公司制改制,促进规上企业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备对接资本市场的基本条件。三是拓宽上市渠道。坚持境内和境外上市并重、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并重、上市和挂牌并重,实施多层次、多渠道上市挂牌计划,引导企业科学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登陆资本市场的路径。市属平台公司、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要积极推动条件较好的子公司(控股公司)尽早股改上市,积极开展对外并购重组、拓展“买壳”业务。四是促进并购重组。支持市境内上市公司推动产业并购,着眼于国内优质资源开展并购重组,着眼于盘活市内优质存量资产开展兼并重组,积极探索通过跨境并购引入技术研发、管理团队、商业模式、营销渠道等优势资源,持续提升本土上市公司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五是打造产业集群。聚焦全市支持企业上市挂牌及产业发展的优势政策,吸引优质外地上市公司来绵发展。发挥上市挂牌公司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石作用,推行“打造一个大企业、带动一批产业链、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的模式,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真金白银支持上市
绵阳在用好用足省级财政金融互动奖补政策前提下,市县两级财政要加大企业直接融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对企业上市挂牌实行过程奖补;对已上市挂牌企业按其在绵年入库税金解缴金额,参照“领航计划”,由受益财政分档给予一次性奖励。市财政给予分阶段成本费用补助;对成功上市融资的企业,市财政再给予10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首次申请在新三板挂牌的我市企业,除省财政补助外,市财政给予分阶段成本费用补助;对成功挂牌的企业,市财政再给予2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并被列入100家“创业板行动计划”、100家“中小板精选”、100家“上交所蓝筹精选”、100家“境外上市”企业库的我市企业,除省财政补助外,市财政在企业入库当年再按10万元/户给予一次性补助。对新迁入我市的上市公司,按公司注册资本金和实际纳税情况,采取一户一议的方式给予一次性奖励。
为了确保政策的落地落实,绵阳建立健全了县市区政府、园区管委会属地主体推进,工业、科技、商务、旅游、农业、国资等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和装备制造业商会归口推动的工作机制。建立了推进企业上市挂牌联席会议制度。和推进企业上市“定联系领导、定牵头部门、定辅导机构、定联系人员”“四定”工作制度,健全了企业上市挂牌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适时开展专项督查。(汪杨杰 谢纯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