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新常态下作风建设应注重“四个转变”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03-30  发稿编辑:韩春梅

 

□ 绵阳市社科联副主席  刘仲平

编者按:在新常态下,作风建设应当面对新问题新矛盾,以服务“四个全面”作引领,践行“三严三实”,有效实现“四个转变”,正本清源,让权力瘦身、服务强体,增添躬身为民的有感发展成效。

思想清淤,实现思想认识从错误、模糊状态向正本清源转变。少数党员干部缺乏敏锐的政治感知力,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甚至“有权就是任性”,乱作为,还有少数人唉声叹气“混”日子。为此,党员干部要坚定政治方向,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聊的东西上,不在思想上栽“跟斗”。要清晰地看到反腐倡廉新成效,自觉适应新常态,不作改进作风的“挡路虎”,不作被社会淘汰的“落伍者”。要整合实施民情日记制度与领导干部工作“日记实、季考评、年考核”制度等,真正从高高在上的“公家人”向公共治理者角色转变。心中有“公”,目光向民。

强化责任,从工作中满足于交差应付、为官不为向忠诚、干净、担当转变。少数党员干部不敢担当,“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状况时有发生。基于此,一定要强化担当意识。要痛下功夫,对机关部门单位人员、职能职责情况摸底调查,整合资源,强化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环境。要通过阶梯式选培青年干部,到基层蹲点服务、外派驻点招商、多岗锻炼等方式,着力培养一大批优秀机关党员干部。要加大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才之间流动,注重从村(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优秀务工青年和农民,以及其它社会成员中选拔优秀分子充实到机关,激发“鲶鱼效应”。要以兰辉、张勇等同志为榜样,通过深化强化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良性机关文化建设等“三合一”活动,提升服务技能和本领。

廉洁奉公,从热衷“勾兑”、过安逸生活到过紧日子、风清气正转变。少数干部职工作风不实,一度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此,要认真把握新常态下清廉制度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坚持不腐不贪是从政者的基本要求,反腐反贪是现代政党治理的根本举措。坚持科学沟通不“勾兑”,及时了解上级政策指向,把握地方难点和群众的关切,把对接上级关注点的功课做好;特别是适应诸如新预算法等法规,脚踏实地地设定项目。要规范经费不乱“花钱”,管住自己的嘴杜绝乱吃,管住自己的脚不要乱“旅游”,管住自己的心思不乱“找钱”、乱谋“福利”。

权力瘦身,切实从“人治”环境向依法治理转变。少数领导干部往往把集体主义精神与专制、家长制、一言堂等划等号,从而“诞生”了大大小小的“家庭”“家长”,为所欲为,往往走上为非作歹、受到法律惩处的深渊。为此,要真正信仰法律和崇尚法治,学习法律,学懂法律,相信法律,信仰法律,形成法治思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治国绝非仅仅是依法“治”民,一定程度上更是要建立健全群众、社会监督执政行为的制度,即建立法治社会。要严守党内规矩,如实施民主集中制,要细化“民主”“集中”的内容、实施程序和保障制度,真正抓实民主,有序集中;规范民主生活会制度和组织生活会制度,健全批评和自我批评环境,促进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自我提高、自我净化,依法办事,遵章办事。要注重激发活力,上级机关、各级各方面主要领导要以身作则,形成作风建设以上带下、上行下效的良好风貌,杜绝“带病提拔”;要注重把实情、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效,提高服务效能。要从细微处入手落实以人为本。规范谈心谈话制度,打开大家的心结;建立健全党内关爱帮扶机制,帮助困难职工;依法依规落实相关保障,温暖人心。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