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绵阳市供销系统创新农资经营助力春耕生产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03-09  发稿编辑:韩春梅

 

为充分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满足春耕生产需求,市供销社早安排、早部署,指导督促全系统农资企业创新经营服务,积极做好农资货源衔接、购进、仓储、配送、科技服务工作,助力全市春耕生产。

一、及早开展春耕农资需求调查
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新肥新药的不断上市和农民用肥用药的变化情况,各地早在去年四季度就深入开展春耕农资供需情况调查分析,结合全市历年的供需实际预测,今年全市化肥、农药、农膜的总需求比去年略有下降,即:化肥约38万吨、 农药约1.1万吨、农膜约1万吨,其中大春用肥约24.7万吨占全年总量的65%。

二、千方百计组织调运储备货源
全市供销社各级农资经营企业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充分发挥经营网络优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组织调运、储备农资货源。截至2月底,全市系统已储备化肥2万余吨、农药500余吨、农膜近1000吨,市农资公司承担的市级化肥、农药救灾应急储备已落实到位,盐亭、江油县社继续做好县级农资储备,为保障春耕生产储备了充足货源。目前,尿素、碳铵、钾肥、复合肥价格基本企稳,农药价格稳中有升,全市农资供应货源充足、价格平稳,总体呈现价稳量足态势。

三、加强质量保障供应放心农资
农资是粮食的“粮食”,其品质好坏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至关重要。系统各农资经营企业在农资商品采购上,坚持把商品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格执行农资商品“三证”制度,并全面落实产品质量承诺制,对农资流通的各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实现产品可识别、状态可记录、信息可查询、去向可追踪的农资质量追溯体系,从源头上控制农资商品质量,保证农民购买到“放心农资”。同时,近期各地供销社都积极配合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不定期开展农资质量抽查和大检查,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商品流入市场,带头维护正常的农资流通秩序。

四、加快推进农资经营服务创新
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农业经纪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对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全市供销社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农资经营新常态,积极顺应市场发展潮流,采取措施、主动应对,有效开展契约式服务、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探索农资电子商务,不断创新农资经营服务模式。
(一)有效开展契约式规模化服务。在市县供销社的指导下,各农资公司积极探索推广契约式、保姆式、承包式等农资经营及科技服务。围绕耕、种、管、收、售等环节,积极促进生产要素再配置,解决新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规模化流转形势下“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
(二)积极适度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系统农资公司抓住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和农村土地流转大势,促进经营结构调整、优化。对农村闲置撂荒地、低效利用地进行规模化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从而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化使用、科学化管理水平。
(三)支持探索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各地在继续搞好农资连锁配送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农资经营服务网点的信息化改造,充实经营服务内容,在提供农资代销等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增加网上代买农耕用具等商品,网上代售农特产品、民俗工艺品等产品,网上电信缴费、快递收发、就诊预约、车票预订等新型服务功和电子商务;探索运用“物联网”技术,促进农资流通现代化,以科学的管理、专业的服务、先进的技术加强与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和利益联结,巩固、加强供销社农资流通的主渠道地位。
截止2月底,全市供销系统销售化肥2.4万吨、农药300吨、农膜300吨。

五、坚持市场动态监测信息发布
充分利用系统健全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优势,坚持多年行之有效的农资价格动态监测,为全市农业生产、农资经营和有关部门及领导决策提供农资信息服务。通过常年每月2次对梓潼、盐亭等5个监测点的农资动态、价格监测收集,全面掌握化肥、农药、农膜等主要农资商品的供应、库存和价格变化情况,及时上报市价格信息中心,并在市社网站、“新农通”平台向社会发布。到目前,已编发2015年农资价格信息4期;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合力强化农资信息服务,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的稳定。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