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中国信息协会今后两年的工作设想


在竞争中求生存 在改革中谋发展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4-08-25  发稿编辑:韩春梅

 

面对新的改革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协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总揽全局,紧紧围绕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宗旨,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牢牢把握改革机遇,沉着应对风险挑战,解放思想,探索创新,扎实工作,推动协会工作不断发展,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扩大行业影响,创新服务领域

面对市场挑战,继续执行“在竞争中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的工作思路,聚焦行业热点问题,以“为”谋“位”,开展相关行业咨询、组织行业活动,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充分发挥协会的政府资源、行业优势、专家智库和媒体渠道,面向国务院各部委、各级地方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建立细分行业的研究团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研究信息化领域战略性、前瞻性课题,如开展智慧政府评估、评价及咨询、规划设计服务,进行智慧政府发展评价指数研究等,积极开拓行业发展的新局面。

根据国办发[2013]96号文件《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对协会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实践和资源进行归纳,调研相关部委在这些领域可能购买的公共服务,综合以上成果形成初步的方案和策略,确定与相关部门对话的内容和方式、组织力量争取占有一席之地。

围绕《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和《国家信息安全工作“十二五”规划》,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我国的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新理论,如“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建设等进行调查研究、深入探讨、提出建议。

二、打造协会品牌,探索持续发展

国务院对全国性评比、达标、表彰工作高度重视,2013年,对已经批准的377个成果评选项目进行了重新审批,中国信息化成果评选工作通过了国务院审查。协会将进一步与各部委政务信息化工作紧密结合,启动民政、海关、安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住房建设等领域的电子政务成果评选工作。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在评选的组织体制上突出与专家队伍的合作,使社团的开放性与专家的权威性优势互补;在工作对象上突出以重大信息化工程为主线,使评选活动与工程的绩效评价相结合;在评选制度的建设上突出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使规章与案例在实践中相互改造,相互完善,不断提升评选的档次,争取把中国信息化成果评选办成协会的品牌。

通过在信息化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会议活动和“中国PKI联盟”等分支机构,进一步把握客户群的需求,稳定基础业务,提高课题研究、论坛、会展、培训等活动的组织水平和工作质量,突出对协会品牌建设的业绩评价,扩展有潜力的新生服务领域。

三、规范管理体制,稳定工作基础

继续抓好协会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完善工作,适时印发《中国信息协会制度汇编》,切实抓好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使协会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在推进信息化、搞好咨询服务的同时,注重关心职工生活,切实解决职工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研究探索经营创收的新模式;做好协会经费的管理,落实经费管理收支两条线,为下一步协会面向市场、自谋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积极开展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工作,努力将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尽早列入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将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重点向省市县,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倾斜,总结探索出一套适应协会特点的信息化人才培训模式和平台,为信息化人才培训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提升服务质量,增强行业凝聚力

会员是我们的立会之本,协会将面向市场,挖掘行业资源,努力提升会员服务,壮大协会会员队伍,保障协会发展。建立与会员单位定期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协会的中介职能,为会员反映行业诉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网站和刊物为会员单位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 通过组织产品发布、专场推介、实地考察等工作,广泛宣传会员单位的优秀信息化产品技术,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建言献策,树立行业权威,增强凝聚力。

加强与地方信息协会(中心)的联系合作,积极开展经验交流与业务合作,充分发挥中国信息协会全国性社团组织的行业优势,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网格合作体系,整合信息行业资源,发挥更大的行业作用。

加强对协会媒体工作的领导,不断督促媒体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媒体质量,改进媒体经营,为宣传、推动、实践信息化发挥积极作用。

(摘自中国信息协会2014年年会《工作报告》)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