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4-03-10  发稿编辑:韩春梅

 

一条红线  九大任务

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九项重点工作任务,并提出了做好工作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

正在审议和讨论报告的代表委员们表示,今年政府工作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清晰勾勒出中国改革发展“路线图”。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释放动力

一条“深化改革”红线贯穿九大任务

“一条红线、九大任务”,翻阅政府工作报告,这样一幅“改革任务图”跃然而出——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深化改革将贯穿全年九大重点工作任务,这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条红线。
政府工作报告将“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列在了“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的首要位置,鲜明指出“改革是最大红利”,提出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设定区间

一个“合理区间”确保经济稳中向好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当前在国内外经济复杂背景下,改革和发展如何共同推进引人关注。“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第二大原则和政策取向,提出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

明确方向

提质增效和改善民生“双目标”齐头并进

“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这是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第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

十大红利 给力民生“新图景”

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再次成为关键词。2014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民生图景将与改革图景相互交织,百姓生活将在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中改变。

教育 更加注重公平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的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教育。

计生 落实单独二孩政策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目前这一政策已在多省市推行,能有效改善家庭人口结构,还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

养老 统一城乡制度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

医疗 补助人均提至320元

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

住房 建成480万套保障房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让翘首以待的住房困难群体早日迁入新居。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房住房供应。

食品安全“最严”监管

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治污 务求实效

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社会救助 提高低保标准

重点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为人们创业奋斗解除后顾之忧。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水平挂钩联动机制。

收入分配 缩小差距

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健全医务人员等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户籍改革 建立居住证制度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

六大指标

折射经济新走向

在5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目标。这些指标,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走向。

增速7.5%

7.5%左右——尽管面对复杂形势和下行压力,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连续第三年设定在7.5%左右。“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不变,是一种稳中求进的取向。”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展改革主任张韶春说。

CPI控制在3.5%

既要守住稳增长的下限,又要守住防通胀的上限。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也与上年目标保持不变,而上年的实际涨幅是2.6%。

13500亿元赤字

今年中国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但赤字率稳定在2.1%不变。

M2增速13%左右

广义货币M2代表着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撑。今年M2预期增长目标定为13%左右,与上年目标持平,比上年实际增速低0.6个百分点。

进出口增长7.5%

刚跻身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中国,今年外贸走势将如何?报告提出,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而去年实际增长了7.6%。

新增就业1000万

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今年在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保持不变的同时,就业目标比上年“加码”100万人。

六大数字

标注改革“硬任务”

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77次提到改革,透示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报告中的六大关键数字标注出2014年的改革“硬任务”。

行政审批改革

再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

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三农”改革

启动1亿亩试点

发挥深松整地对增产的促进作用,今年启动1亿亩试点。坚守耕地红线,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新型城镇化

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

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结构调整
能源消耗强度降低3.9%以上

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

医疗改革

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

债务风险

赤字率稳定在2.1%

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
  (本栏稿件均据新华社)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