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绵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加快推进中国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建设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4-01-20  发稿编辑:韩春梅

 

1、加快改革步伐,在推动开放合作上力求新突破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覆盖全市的征信系统。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策。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完善被征地农民多元保障机制。加强金融管理创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

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不合理规定。建立非公有制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7.5%以上,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54.5%以上。

扩大开放合作领域。深度融入成渝经济区,深化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联系。提升与港澳台地区合作水平,扩大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东盟新四国”等新兴市场经贸交流。力争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35个,到位内资600亿元,利用外资2.5亿美元。

2、夯实产业基础,在构筑多点支撑上力求新突破

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打造千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五百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带。加大技术改造创新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支持长虹、九洲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扶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认真实施“51025园区发展计划”。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2135”工程,重点发展北斗卫星导航、通用航空、新一代显示技术、3D打印、大数据和新一代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环保等7大新兴产业,培育30个新兴产品。

努力壮大现代服务业。重点推介北川羌城5A级景区,启动涪江六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设,推动王朗、虎牙深度融入大九寨旅游区。全力推进总投资310亿元的科技物流产业园建设。深入推进科技金融结合试点。

3、着力城乡统筹,在促进两化互动上力求新突破

加快中心城区上档升级。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新区建设,拓展城市规划空间5平方公里。加快西山立交接线工程、剑门路西段排水管网等治堵和排洪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涪江特大桥、绕城高速建设,确保年内建成投用。积极发展“定制公交”,全面推广“一卡通”工程。

促进新型城镇健康发展。深入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启动安县改区、三台设市工作。放开建制镇和小城镇落户限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城镇化率46.9%。

推动农村面貌整体提升。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推进农耕区“全域灌溉”。实施16.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4、激活创新引擎,在加速科技城建设上力求新突破

完善一套政策体系。努力构建科技城管理新架构。积极争创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努力创建国家级创新服务体系示范基地。设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建设一个集中发展区。启动编制《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组建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委员会。集中精力建设30平方公里的“科技城军民融合创新驱动核心示范区”。

搭建一批创新载体。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精尖重大专项技术创新基地。加快建设创新中心A区二期和B区、C区。依托生产力促进中心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加大专利成果转化应用扶持力度。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

办好新一届科博会。全力办好“2014中国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会展品牌。

5、狠抓消费投资,在积蓄发展后劲上力求新突破

全面激发消费潜力。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全国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努力办好迎春购物月、国际汽车展、“绵阳造”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会等活动。

切实加快项目建设。主动对接铁路、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国家公共投资重点方向。积极争取奥特莱斯、苏宁生活广场等项目早日落地,尽快开工建设316个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加快建设433个重大续建项目。

着力优化投资环境。持续开展“一评五制三整顿”活动。深化“服务对象评议机关”活动。创新并联审批运行方式,健全完善外来企业投诉第三方处置机制。全力做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配置,加快建设西部投资首选地。

6、提升文化实力,在打造文化强市上力求新突破

繁荣文化产业。加快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力支持民营文艺团体发展,广泛培养文艺人才,鼓励创作一批富有绵阳特色的优秀作品。

改进文化服务。推动“三馆一站一屋”等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支持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深化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加强北川地震遗址保护。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加强文化管理。按照“管办分离”原则,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依法打击网络谣言。深入开展“净网”、“清源”、“秋风”等专项整治行动,建成20个未成年人绿色网吧。大力推进广播电视绿色频道创建活动。组建全媒体中心。

7、发展低碳经济,在建设生态文明上力求新突破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坚决关停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没有治污能力的企业。新上工业项目必须达到同行业节能先进水平。抓好重点减排项目建设,推进工业企业限期治理,力争单位GDP能耗下降3.5%。
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机制,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系。建立项目用地退出机制。逐步建成城区雨水循环利用工程。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扎实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工作,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成生态村150个、生态家园1200个。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49.9%。巩固扩大平政河污染治理成果,推进芙蓉溪等11条小流域综合整治。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

8 保障改善民生,在增进社会和谐上力求新突破

倾力办好民生实事。开通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14713套、竣工9000套。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市”。推动“家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综合观察点”建设。

全力创新社会管理。扎实推进网络理政、阳光政务、市长热线等工作。积极创建“法治绵阳”,大力建设“平安绵阳”。扎实做好文明城市测评迎检工作。(本报讯)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