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高起点规划 点对点帮扶


北川羌族自治县司法局情系石纽村纪实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12-27  发稿编辑:韩春梅

 

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乡石纽村幅员面积7平方公里,共376户937人,其中养殖示范户5家、贫困户20家(低保户15家,五保户5家)。全村林地3000余亩,耕地1141亩,退耕还林276亩,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该村海拔高低差距大,立体气候明显,自然条件优越,由于耕地改造滞后且受到交通运输条件限制,农业产业发展上受到很大的制约。

北川县司法局从2012年起开始对口联系帮扶禹里乡石纽村,局党组成立了专门的帮扶领导机构,充实了具体帮扶人员,并多次召开局党组会研究对口帮扶措施,与村组干部、老百姓座谈,了解村情社情,做到帮扶工作有年初计划、有具体方案、有奖惩措施,落实每名干警联系1—2户作为帮扶对象,将困难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帮助老百姓切实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禹里乡石纽村也是绵阳市委书记罗强定点联系村和市委办公室对口联系帮扶村,北川县司法局积极跟进、蹲点调研,邀请绵阳师范学院对该村进行高起点规划,为市委领导帮扶工作当好参谋助手,提出了把石纽村建成全市“挂包帮”活动示范村、小康示范村口号,科学制定了立足山区特色立体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确立以高山蔬菜、适度养殖为主要产业方向,配套发展有机茶叶、庭院水果和乡村农家乐的发展模式。规划到2015年全村年生产总值达到35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20元;到2020年全村生产总值达到6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确保在北川关内各村中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今年以来,北川县司法局联合帮扶单位,积极协调项目、资金、技术,完成帮扶村4个蓄水池建设、2公里村道水泥路面铺设、6、7组共2公里路基建设。然而,在“7.9”暴雨洪灾中,石纽村基础设施又遭遇严重损毁,共有2公里水泥路、8公里泥碎路、5.2公里管网损毁,1座桥梁、5口蓄水池受损,120户328人面临不同程度饮水困难,基础设施损失175万元。该局又积极协调市、县相关部门,争取2000米水管,解决了群众临时用水问题;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全面抢通因灾损毁道路;完成17口蓄水池建设、安装饮水管道1.6公里;完成3.3公里村道建设;2、6、7、9组启动了道路建设,预计12月底完成建设;“7.9”特大暴雨洪灾中石纽村村民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经济损失80余万元,其中6户农房因地质灾害威胁需要搬迁,19户农房一般受损。县司法局鼓励老百姓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的同时,帮助石纽村积极启动农房重建工作,使因灾搬迁6户农户得到临时安置,即将开展新房重建,19户农户房屋维修加固工作已经全面动工。

目前,北川县司法局为石纽村落实了高山蔬菜基地、景观苗木基地、干果基地、仔猪扩繁场等产业发展项目。一是高山蔬菜基地建设。完成20亩结球甘蓝、莴笋育苗基地建设,500亩种植所需土地垒厢和培肥,300亩萝卜种植,现完成800亩蔬菜种植,预计年底将达到1000-1200亩;二是干果基地建设。结合协调市林业局为每户免费提供20株优质核桃苗、10株银杏苗的帮扶措施,引导群众自行挖坑培肥,完成4000个核桃苗基坑;三是启动仔猪扩繁场建设。

该局还充分发挥职能,加强对该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村民法制意识,规范化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矛盾,消除不和谐因素,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的新农村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一是赠送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复印)机,提高村干部现代化办公水平;二是推进石纽村公证咨询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三是由司法局投资,在村图书室规划设置“法制图书专柜”,提升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四是对石纽村群众公证案件,一律免费办理;五是对进入村调委会调解的矛盾纠纷,每个案例由司法局补助300元经费;六是对今年参加高考被录取的大学新生,每人奖励500元;七是建立石纽村“法律顾问”制度,组建“石纽村法制学校”,组织法制专题培训,将石纽村创建为“省级法治示范村”。通过以上措施,及时化解了村内的大小矛盾,保障了石纽村的健康快速发展。

在县司法局的贴心帮扶下,石纽村蔬菜预计将增收80万元,养殖业增收25万元,劳务输出增收22万元,人均纯收入将达6625元,较上年增加1370元。


(北川县司法局  杨  玻)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