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市场持续疲软的情况下,我市外贸出口实现了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出口10.42亿美元,同比增长37.8%,出口额居全省第二,增幅高出全省平均增幅33个百分点。
探寻我市外贸出口高速增长背后的秘诀,一条重要的经验是: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面对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出口成本、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等诸多不利因素,我市依托“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和重点企业的技术优势,着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出口电器产品检测试验室”、“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检测实验室”,使长虹、九洲等重点企业出口产品的检测试验更加便捷,检测周期平均缩短了2-3个月,降低了出口产品的成本。
与此同时,我市还针对出口企业的需求,建起了“绵阳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综合服务网”等信息服务平台、“民生物流平台”,并加强与国内外各种展会和电子商务等平台的对接,形成了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体系。
为了提高平台使用效能,我市积极推广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引导艾默生、普思电子等一批企业利用这些服务平台,及时进行产品认证,为产品出口创造条件;引导全市企业发展高效创新型出口产品,注重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引导经开区申建精细化工专业型省级外贸出口基地,长虹、九洲、佳联印染等企业申建企业型省级外贸出口基地,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出口产品结构,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成为外贸出口的主打产品。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19亿美元,同比增长35.2%,机电产品出口5亿美元,同比增长27.2%。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为我市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强力支撑,使“绵阳造”走向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非洲、东盟成为我市外贸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上半年,我市对这两大新兴市场的出口分别增长了183%和98%。(李永斌)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