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每年高考揭榜,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乐”的是金榜题名者,“愁”的则是名落孙山人。就在人们为上榜者送上鲜花、掌声和祝福的同时,一次别开生面的高考学生座谈会昨日在我市举行,今年高考失利的学生代表被邀请与市委书记面对面。
今年,我市高考再次赢得“大满贯”,继续领先全省。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没有急着去开“锦上添花”的庆功会,而是把目光落在了对高考失利者的人性关怀上,再次彰显了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青年学子健康成长的关爱。
青年学子是我们的未来。不管是金榜题名者还是名落孙山者,都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更是谱写“中国梦”绵阳篇章的生力军。无论高考成功还是失利,他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曾为梦想付出过努力,结果的不同并不能绝对地证明他们素质的差异,我们不能戴着功利的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理应对他们每个人都报以掌声。
高考成功对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今年全国参加高考的考生多达910多万人,其中四川54万人。显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结果,决定了不可能每个努力的学子都能考上大学或是心中理想的大学。所以,对于高考失利的学子来讲,高考是人生的一条出路,但不是唯一出路;高考是人生的一次考试,但不是唯一考试;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并不是终点。对有志者而言,高考失利,并非就不能成才。我们身边众多高考失利者的成功范例已经说明,只要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当此之时,理应给高考失利者以更多关怀。对家长来说,应明白成才固然可喜,成人更为重要。应正视和理解孩子暂时的失败,帮助他们客观分析优势和劣势,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面对生活的信心,防止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对社会而言,应共同营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环境,公平公正地对待高考失利者,少一些苛责,多一分鼓励,为他们轻装上阵、再次出发营造宽松的氛围。作为政府部门,应切实负起责任,特别是对于准备步入社会就业创业的高考失利者,应加强就业服务,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企业用人需求,切实降低求职成本;对于自主创业者,应放宽准入条件,提供创业服务。
有梦想就没有落榜的人生。在青春的字典里,从来只有暂时失利,没有永远失败。在每个青年学子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给以他们尊重,施以援手,让所有为梦想付出的人都得到应有的关爱。(绵阳日报评论员)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