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人怀着焦急的心情等待这一天——2013年6月22日,四川高考成绩揭榜日。无数人把充满期待的目光投向了这里——绵阳。这座读书之城、智慧之城,能不能在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中书写传奇?
这一次,绵阳学子们再次给人们一个惊喜:全市本科硬上线27118人,比去年净增1362人,本科硬上线率62.31%,比去年增长1.23个百分点。
以全省8.2%的参考人数,夺得全省14.05%的本科硬上线份额!绵阳“本科硬上线率”、“本科硬上线万人比”两个指标以绝对优势获得全省第一。不仅如此,绵阳重点大学硬上线率达18.87%,比去年增加2个百分点,600分以上特优生多达2923人,占全省1/4。继2011年南山中学郭修武全省夺冠后,今年江油一中刘峻豪同学以669分的成绩夺得全省文科第一名,成为我市又一个本土应届高考省状元。
高考,是对一个地方基础教育水平的“总检阅”,而今年的高考是按新课程标准命题的首次高考,是对素质教育实施成效的综合检验。绵阳,以“十三连冠”的答卷,再次彰显了国家科技城的魅力,标注出了这座城市基础教育的新高度。
环境造就优势
在绵阳,教育被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市上下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绵阳是一座“读书之城”。西山子云亭是西汉大文学家扬雄读书之处。唐人刘禹锡《陋室铭》中曾有佳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
西山脚下不远处,便是大名鼎鼎的绵阳中学,与西山遥遥相望的南山上,便是百年名校——南山中学。
在绵阳,读书是历史传统,是一种生活方式。“用知识改变命运”,是许多人一生的不懈追求。而在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的进程中,教育更是被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历届市委、市政府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绵阳的每一个五年计划,教育都是单列计划。每年教师节,市委、市政府都大张旗鼓地表彰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
去年6月,市委书记罗强来绵履职不久,就走进我市的中小学校调研。他多次强调:“推动绵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面向普通大众办教育,切实加大领导和投入力度,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做好师资队伍的保障服务,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在去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罗强书记为表示对教育工作者的敬意,离开主席台而站在发言席讲话,那感人的一幕让许多教育工作者记忆犹新。
今年3月,市长林书成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保持基础教育全省领先。”
高考前夕,罗强书记、林书成市长深入南山中学实验学校考点考场和绵阳市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中心,实地检查高考保障和组织相关工作。要求为考生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确保高考平安顺利进行。
在推进绵阳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建设进程中,市委、市政府敏锐地认识到,绵阳教育逐渐要走调整结构的道路,明确了绵阳教育内涵发展的新方向,保证了人力、物力、财力向教育倾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使全市上下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创新激发活力
在绵阳,公办与民办教育共生共荣、相互促进
在很多地方,民办学校发展遭遇很多体制性壁垒。在绵阳,民间资金进入基础教育领域的“门槛”被拆除,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一样享受有关政策,民办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职称审评、晋级、评优表彰等与公办学校教师一视同仁。
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激发了巨大的活力。一大批优质民办中小学校迅速崛起。
目前,仅科技城范围内就有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南山中学实验学校等民办中小学校8所,在校学生5万多人,在川内乃至西部,确立了民办中小学优势发展地位。
在全市普通高中的方阵中,民办普通高中异军突起。在没有财政供给的情况下, 5所民办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达20681人。今年,我市民办普通高中参考10348人,参考人数占全市的23.78%,本科硬上线达9720人,占全市硬上线人数的35.84%。
民办学校搅动了“一池春水”,其“鲶鱼效应”促进公办学校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也倒逼公办学校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今年,市直属学校本科上线人数15068人,占全市的55.56%,增长8.76%;上重点人数5867人,占全市的71.45%,增长15.79%。三台、江油等县市区学校硬上线率继续稳步增长;备受关注的北川中学再次突破,本科硬上线人数达360人,比去年增加37人。另外,今年我市学科竞赛保送生人数达98人(其中清华、北大19人),占全省竞赛类保送生总数的47%,以绝对优势稳居全省第一。
质量就是生命
在绵阳,坚持以质量提升为中心,走内涵发展之路,成为全市教育工作的根本取向
“绵阳基础教育之所以能在全省领先,根本就在于处理好了规模与质量的关系,绝不以牺牲质量扩大规模。”市教育局长吴明禹这样说。
虽然规模超大,但各校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近年来,我市从五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强化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引导学校以质量提升为中心,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打造示范学校,构筑环环相扣的质量链条;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育人水平;加强教育科研,以科学教育理念引领教育发展;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参与的教育质量提升合力。
正是这一个个切实举措,提升了我市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2002年至今,全市打造市级示范小学100所、市级示范初中95所,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14所。
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如何处理好“当前与长远、规模与质量、效益与公平”的关系?我市出台了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举措,倡导学校重点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办精品高中、特色高中。
2013年高考,绵阳,这座“读书之城”已经标注了素质教育的新高度,未来值得期待!(李永斌)
点评
当好“领跑者” 跑得更精彩
绵阳能否在新课改后首次高考中继续保持全省“双第一”?很多人曾捏了一把汗。如今,尘埃落定,好梦成真。
之所以能在转型中依然领跑,得益于全市上下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真心支持,提供了各种保障;得益于我市破除体制壁垒,引入民间资本办教育,形成了竞争格局;得益于全市教育工作者视教育质量为生命,年复一年的超常付出。事实证明,只要凝心聚力,就一定能成就梦想。
高考,是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分水岭”。当无数学子好梦成真,露出开心的笑容,我们这座城市也因此而绚烂。“读书之城”已经成为绵阳的又一张名片,让我们迎着朝阳再出发,当好“领跑者”,跑得更精彩。 (晓理)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